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内容管理|投诉        

请为陇南学校捐助饮水机

2009-03-20 17:51  来源: 晶报  【字号:  

 

  晶报讯(记者马骥远)昨天,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励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一封来自甘肃省陇南市的邮件。这是在陇南支教的深圳志愿者曾鸽写来的?!霸谌嗣裉乇鹗巧钲谌嗣竦奈匏桨镏?,陇南地震灾区的学校重建进展很快。但是,当前,陇南农村学校学生喝不到干净的开水,就让我们支教老师十分揪心”,曾鸽在信中说。

  求援:

  900人靠一个水龙头解渴

  曾鸽在信中说,陇南农村学校的基础条件之落后,是身在深圳的人们很难想象的。文县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没有一所是有热水供应给学生的,学生全部都是直接在龙头下饮水?!耙晕宜诘奈南刂姓跫吨醒?,90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龙头,每到下课,学生们排队在一个龙头等着用嘴喝凉水的镜头很是让人心酸;三九寒天,水管冻坏,水就像打点滴一样一滴滴地流,但是孩子们还是不得不在水管下等水来喝”,曾鸽在信中写道。

  “中小学生是陇南未来的希望,也是无数个灾区家庭未来的顶梁柱。陇南能否摆脱长期的贫困,摆脱地震的阴影,很大程度上寄望于他们的成长。现在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没有干净的饮用水,非常容易染上各种疾病;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将来又拿什么来脱贫致富!”曾鸽写道。

  曾鸽在信中提出,对陇南灾区教育的支援,仅仅重建校舍是远远不够的,要全方位的帮扶,从身心各方面关爱那里的学子;当前,解决灾区学生饮水卫生问题十分紧迫,否则,一旦进入夏季,各种传染病流行,饮水不卫生造成的后果难以估计。

  实情:

  破旧灶台烧水做饭

  曾鸽的来信,让记者想起了去年在甘肃陇南地震灾区驻站采访时的所见所闻。这种现象在陇南农村随处可见。去年10月底,记者跟随深圳市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工作人员来到陇南市康县阳坝乡。当时正是午饭时间,学校教学楼左侧的一片空地上升起袅袅炊烟。记者走上前去,看到一群孩子,小的6、7岁,大的10多岁,正在简易的灶台上“煽风点火”,一边添柴禾一边被炊烟熏得眼泪直流。校长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里没有配备烧水、做饭的设施,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喝水、吃饭全都靠自己动手。

  张校长说,学生的家离学校十分遥远,很多孩子每天一早5点多钟就得起床赶路,才能赶得上早上开课时间。在学校里,想喝一口开水,要得等到中午自己做完了饭之后,才能在简易的灶台上,用煮饭的小锅烧上一点水喝。一上午不喝水,有的孩子渴得不行,就在下课的时候喝上一口生水。因此,孩子们经?;崂亲??!袄鲜γ蔷8敢恍┏S玫囊┪?,其中肠胃药是大头,如果有一个饮水机,能保证上课时间开水供应,孩子们就能少吃不少苦头,老师们也放心一些”,张校长说。

  倡议:

  让孩子喝上卫生的白开水

  千里之外的陇南传来的这些求助信息,很快引起了深圳人的强烈反响。昨天下午,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励对记者说,“5·12”地震发生以来,特别是深圳对口支援甘肃灾区的工作开始以来,陇南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深圳人的心。去年10月,市关爱办联手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陇南市教育局,开展了“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利用晶报读者在汶川地震后募集的123万元善款,资助陇南灾区205名高中学生完成学业;现在,市关爱办和晶报社呼吁广大爱心市民,将助学行动引向深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陇南农村学子送去更多的爱心。

  “曾老师的信确实很震撼我,在深圳,我们很难想像喝上一杯开水都会成为一个问题;很多陇南农村孩子,每天上学路上要长途跋涉好几个小时,到了学校却连一口热水都喝不上;如果给一个农村学校配上一台一台不锈钢饮水机,就可以让孩子们喝上卫生的白开水,”陈励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为陇南农村学校捐助健康饮水所需的饮水机,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捐助文具教育、教辅书籍等教学用品。市关爱办将把所有捐助的物品迅速运往陇南,送到急需援助的学生手中。

   □小贴士

  什么是“电热饮水机”

  本报昨日报道见报以后,不少读者对文内提到的“饮水机”产生了误解,打来电话表示要捐赠家里的“饮水机”。其实,本次捐助活动所指的“饮水机”并不是市民家中和办公室内经常使用的“桶装水饮水机”(上图),而是指供工厂学校多人使用的“电热饮水机”(下图)。此类“电热饮水机”并不是使用桶装水,而是直接接自来水管,通过饮水机烧开以后供多人使用。而“桶装水饮水机”只能使用桶装纯净水,所使用的桶装水都是经过事先净化处理的,不能直接接入自来水使用。

 

编辑: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