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爱心人物获奖感言
当选第十九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这是荣誉,更是鼓励和鞭策。让学生在技术学习的道路上有了人生目标,眼里重现光彩,我只是履行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职业教育和技能帮扶这条路,我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
“来深圳读书学技术吧!”伊俊宏校长对着村子里的孩子们说。
17年间,伊俊宏不仅身体力行捐资助学,还带着老师前往贫困地区招生,先后走访了粤、桂、黔等共计8省40余个国定贫困县,传递着用技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的动人力量。
带着贫困地区的学生“走出去”
2004年,伊俊宏还在深圳工业行业培训中心给学生做短期培训,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当时,深圳各企业高速发展,急缺中高级技能人才,她正发愁——“招不到学生怎么办?”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伊俊宏通过对口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贫困地区有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就失学,待在家中,“没有出路”。这让她突然意识到,能不能让孩子们到深圳来,学习技能,再到企业去工作,由培训中心与企业共同承担学费,一方面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去”,通过读书赚钱过上好日子。
在深圳市对口办的支持下,伊俊宏启动了技能扶贫项目,一步一步搭起东西协作的桥梁和纽带。
彼时,参加技能扶贫项目学生只能考取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为了解决学生的学历问题,伊俊宏决定创办一所全日制学校,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简称深圳携创)应运而生。
伊俊宏(左四)与学生交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学生都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收钱?!?/p>
资金从哪来?这是伊俊宏做技能扶贫项目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校企合作是学校能坚持技能扶贫的一大因素。
在伊俊宏的推动下,深圳携创形成“校企融合、养成教育、技能帮扶”的特色办学模式,承接国务院扶贫办“深黔、深桂、深汕雨露直通车”项目,定向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来深就读,通过“免费入学、工学交替”实现技能帮扶、就业脱贫。自2005年起,深圳携创就以深圳市工业行业培训中心为起点,17年来累计培养贫困学生和培训脱贫农户15995人,帮助学生学有所成并在深圳成功就业,开创了异地技能帮扶培训先河。
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走出家门,用自己学到的技能,创造美好生活。
让孩子们不再“害怕”
每一个学生都是伊俊宏的“重点关注”,每一份成长她都铭记在心。2021年,在广西招生的时候,伊俊宏见到了一位17岁辍学在家的男生,经过了解后发现,他的妹妹还在读初中,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也只能种点庄稼维持生活,家庭条件十分困难?!跋衷谟幸桓龅缴钲诙潦榫鸵档幕?,你的学费我都帮你解决,你愿意吗?”伊俊宏回忆,这个看起来安静胆怯的男生顿时犹豫了。伊俊宏和村支书等人一劝再劝,反复做工作,终于在深圳的学校里见到了他。
伊俊宏和男生互加微信后才发现,他的微信名上赫然写着“害怕”二字。这名来自贫困地区的男生从未出过老家,面对外面的世界,他只有害怕。伊俊宏当时的内心触动和震撼让她记忆犹新。
她看着男生的眼睛说:“孩子,把微信名改成自己的大名,看到校长就不用再害怕,携创就是你的家?!?/p>
伊俊宏(左一)到湖南平江县学生家里看望学生父母时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伊俊宏安排老师带着男生到企业去实习、参加培训,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鼓励他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2022年春节放假前,这名男生揣着自己勤工俭学一个半月的钱,兴奋地向伊俊宏讲述着他的假期计划:拿钱给妈妈看病,帮爸爸买一台电动车,给家里人改善生活,并且下定决心,开学后一定会回来继续上学??吹胶⒆硬辉佟昂ε隆?,伊俊宏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当”!
伊俊宏带着一个个孩子慢慢走出家门,看着孩子们带着一个个家庭逐渐走出困境,学生能够向阳而生、自信成长,是她坚守在教育行业的力量之源。
始终践行教育帮扶初心
做一件有温度的事,做一位有情怀的校长。伊俊宏在职业教育行业里一干就是17年。
“没人告诉过我怎么当校长,也没有现成的经验给我用?!被叵肫鸬笔贝葱0煅?,伊俊宏深有感触。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伊俊宏带领老师团队不断学习,请教有经验的老校长,在摸爬滚打中总结经验。伊俊宏表示,在深圳做职业教育和技能扶贫的一大优势是企业多、发展空间足够大,为深圳携创的技能扶贫项目创造了天然的土壤。这个智力帮扶的“造血工程”多年来的沉积,结出累累硕果。
伊俊宏常常收到学生给她写的信、亲手做的手工艺品、自己剪辑的感谢视频,即使学生已经成家立业,仍然会常回??纯丛男3?。伊俊宏对学生的温暖回馈如数家珍,她发自心底地感叹道:“我想,这就是对教育工作者最美好的回报?!?/p>
学生给伊俊宏写的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庇≡谏钲谛葱T按竺派系恼饬骄浠?,一直代表着伊俊宏坚持技能扶贫、坚守职业教育的初心。
出品人 陈寅
总策划 丁时照
总监制 蓝岸
监制 陈建中
策划 甘霖 刘思敏 张颖 赵偲容
文字统筹 陈雯莉 沈静愉
视频统筹 魏丹
视觉统筹 林嘉嘉
采写 陈苑婷
视频 杨哲 詹裕敏(实习)
设计 平安琪 林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