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导航列表

网络带旺“贝藻王国”渔家乐

2013-07-1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风光秀美的南麂岛海滩。

傍晚,宁静的港湾。

养殖户在维护网箱。

  这天,海疆海岛行的采访组记者从温州鳌江码头舍车登舟,向目中美丽的南麂列岛进发,那里是祖国大陆距钓鱼岛最近点!

  海面上风很大,渡船摇晃得很厉害,胸腹发闷的船上乘客多闭目养神。1个多小时的浪尖颠簸之后,突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大声说:“快看,外面的海,变得好蓝好蓝?。 贝蠹叶枷虼巴饪慈?,果然,海水由近陆地时的黄绿色变得碧蓝如洗,澄澈的海水托举着绿色的南麂岛浮现眼前。

  洁净的小岛没有现代化工业

  “我们在地面看不出来,但如果能从高处俯瞰,南麂主岛的形状就像一只昂首奔向东方的神鹿,所以我们这里就叫‘南麂列岛’!”提起这个岛名的由来,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で芾砭职旃抑魅窝罴硬ㄌ咸喜痪?。

  他骄傲地对记者介绍说,这里的海水终年清澈湛蓝,在远离大陆的东海海域里,享受着大自然无比厚爱的馈赠,“目前我们南麂有大型底栖藻类178种、微小型藻类459种,贝藻类占全国种数的20%左右,有30种藻类被鉴定为中国新记录或新种!”杨加波得意地比划着说,“黑叶马尾藻这个世界新品种,就是在我们这里发现的!”据资料称,南麂除了黑叶马尾藻,还有头状马尾藻和浙江褐茸藻也被鉴定为世界新种。

  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让这里冬暖夏凉,“住在这里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慢……”杨加波这样感慨,岛上没有现代化的工业,传统的养殖业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是岛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沿着环岛公路前行,记者看见沿路都是高低错落的小石屋,而屋顶鱼鳞状叠在一起的瓦片上,一排排密密地压着石头。杨加波告诉记者,南麂岛海域风浪很大,进入6月以后,8、9级的大风是常事,“屋顶上的瓦不压住的话,会被全部吹走!”

  “你们遇到的现在的浪都是小浪,风浪最大的时候你呆在船上,人就像是装进麻袋里被甩来甩去。”在岛上土生土长、生活了半辈子的颜大哥告诉记者,以前台风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跑进地下室躲起来,“上面搭的棚子啊,架子啊,呼啦啦全被吹走了……”

  如今,三年多没有台风肆虐的南麂渐趋宁静,颜大哥也在自家房子对面搭建了简易的大棚开起了渔家餐厅,“6月学生考完试以后就是旅游旺季,要好好做准备了?!?/p>

  “我家一年有四五十万元的旅游收入”

  由传统的养殖业到新型的“海岛旅游业”,南麂岛的产业转变离不开“网络时代”的巨大助力。在南麂岛大沙岙海滨浴场,记者见到了妈祖岙村村长杨治选,“网络对村里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谈起自家的“渔家乐”,杨大叔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

  他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全村人都是靠海上养殖和捕捞为生,但是南麂风浪很大,出海打渔不能给他们稳定的生活保障。传统渔业的日渐式微,曾让以海为生的村民们一筹莫展。

  海岛旅游的兴起,让他们看到新的生机?!暗俏颐谴虿黄鸸愀?,又不知道怎么宣传推销,游客想来玩,却都不知道怎么找到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举着硬纸板去码头接客,但是客人都不敢随便来,怕码头上拉客的是骗人的!”杨大叔告诉记者,旅游刚开始的那几年情况并不乐观,他的收入仅够勉强维持生计。

  5年前,网络终于走进了南麂岛,一条条看不见的光纤将岛外的世界推进小岛。“现在,我们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搞旅游。外面的大部分游客都是通过网络来预订房间的。”说起“网络”这个“新鲜玩意”,杨大叔很是喜欢,“靠打渔吃饭,风里来浪里去,老天爷和大海赏脸的时候,一年到头我顶多能有10多万的收入;现在搞旅游的话,就在自己家搞,到网上联系下,做得好的人一年能有四五十万元的收入呢!你不信吗?”这下轮到记者惊讶了。

  “只有一家四口的第二大岛”

  岛上的大部分居民都在悄悄发展的旅游产业中充实了腰包,当然,还有一些岛民仍然恪守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在临近南麂主岛的“柴屿岛”上,就住着这样的一家四口。妈祖岙村村民林远仁和他的妻子孩子是柴屿岛上的唯一一户人家,“喂鸡、养羊、吃海鲜”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内容。

  林远仁告诉记者,柴屿岛本来是南麂列岛中的第二大岛,也是出海最方便的小岛之一,上面住了百来户的人家。但是随着渔业的衰退,岛上交通不便,物质条件贫瘠的状况让原住岛民纷纷迁出,“最后,就只剩下了我们一家人还在这里。”林远仁对于“旅游发家”并不感冒,他自己养了鸡、放了羊。

  村长杨治选说,以前别的村民家里来了客人,要用鸡羊肉的时候,就吹个哨子,林远仁听见后,就把鸡羊从岛上送来了,“现在,打电话就行了,很方便。”

  记者环岛而行,郑成功操练水军的遗?;乖?,解放战争时期炮火轰炸的礁石也还在,然而除了海浪拍岸的水声,除了颜大哥的渔家餐厅所在的地名叫“指挥部”之外,这里似乎难寻觅喧嚣的过往……而作为祖国大陆距钓鱼岛的最近点,记者听说陆??杖荚诖俗龊昧顺渥愕淖急福N雷乓环狡桨?,维护着祖国海权!

 ?。ㄉ钲谔厍削淞械?月15日电)

  这里是祖国大陆 距钓鱼岛最近点

  海行见闻

  “海贝在沙里笑,海藻在浪里摇……”当地歌唱家朱海男的一曲《我的家在南麂岛》唱出了这个“贝藻王国”的巧色风貌。而对美丽的海菜们,对肥美的贝螺们的生态?;?,是海监工作者的重任。

  听说南麂海监支队要巡航,记者赶紧请求跟随。这天正是退潮时分,大船不能靠近码头,我们先跳上小渔船,再划向海中间的海监船……

  虽然晴空万里,但风大浪也大,船在风口浪尖挺进,狭窄的甲板上根本无法站人。当地国家海洋自然?;で芾砭职旃抑魅窝罴硬ǎ糇畔洗跋蚣钦咧傅愫C?,“这里以前常有人套上潜水服来偷采野生贻贝,有时一晚上能捕走几千斤!像那种如鸡冠似龟足的长在礁石壁里的美味——‘佛手贝’,人工无法养殖,更有人偷捞……我们处理过一些后,现在这种现象不多了?!?/p>

  船身突然随风浪一摆晃,海监支队的章彰赶快扶住记者,说这里到了“海基点”。记者强稳住身子站上船尾甲板,但见一大块巨礁之上,有个红白塔状标志。在摄影记者拉近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旁边碑上鲜艳的国徽。章彰兴奋地说:“这里是祖国大陆距钓鱼岛最近点!离钓鱼岛仅305公里,距台湾140海里!”

  海监船鲜红的国旗,在蓝天碧海风浪间,在这个祖国极为重要的战略维权点旁,呼啦啦地飘扬。记者此时也忍不住激动的心情,迅速发微信告知亲朋好友:“咱们普通人无法去钓鱼岛,但我现在离它很近很近!这个地方就在浙江平阳县的南麂列岛!这里是我们的海疆!”

 ?。ㄉ钲谔厍削淞械?月15日电)

  海行人物

  南麂养殖大户希望

  继续保持“零污染”

  夏日的阳光洒在新马头村港近海海面,和缓的季候风中,正是宜人时节。从细腻的沙滩远眺,网箱式养殖随处可见,南麂列岛的养殖业规模虽谈不上巨大,但由于其位于江浙沿岸流与台湾暖流交汇和交替消长的区域,可谓渔业资源丰厚,占尽天时地利。

  吴勇士今年52岁,他是这岛上的原住民,在南麂养殖圈里,他的收入排得上前三名。

  老吴说自己出生在平阳县,祖辈世代渔民,都过得非常清贫,直到他这一代,才真正发家——现在,他的年收入高达百万!他得意地指着近海不远处的十余个网箱,说:“这些都是我们家的!我有大大小小150个网箱,里面嘛,主要是黄鱼、黑鲷、黄鳝、石斑鱼……”

  聊起发家的法宝,老吴滔滔不绝。1996年,他开始接触养殖业,这与以前世代出海打鱼不同,养殖都是在近海进行。“网箱养鱼,我们这又叫‘笼养鱼’?!惫?,顺着他的手指引远远望去,就像人们用一个个巨大的笼子将海中的鱼罩住了。记者也听说,网箱养鱼是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化生产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的特点。老吴则详细地告诉记者,网箱之所以产量高,是因为鱼养在网箱内,活动量少了,呼吸频率降低了,代谢作用缓慢了,能量消耗减少了……“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我这儿最大的网箱达到长、宽各50米,可以容纳15万条鱼,最小的网箱也要3米×3米,可以养500条鱼。每年6月份是养殖季,我们从福建买入鱼苗,先放进小网箱里养,等养大了再换大网箱?!崩衔馑?。

  说起南麂的巨大变迁,老吴称自己就是最好的见证。他回忆说,以前这里的渔民并不富裕,岛上的经济只靠渔业。现在南麂列岛美丽的自然风光被更多人发现了,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许多渔民一边打鱼,一边开民宿,许多家庭每年的收入能达到十几万。

  “以后我们这儿的经济会越来越进步?!崩衔夂苡行判?,不过,他也希望当地政府能?;ず玫荷厦挥泄ひ档南肿?,将“零污染”继续保持。

 ?。ㄉ钲谔厍削淞械?月15日电)

记者在祖国大陆距钓鱼岛最近点!离钓鱼岛仅305公里,距台湾140海里!

海行点睛

  南麂列岛这个由大大小小52个岛屿组成星罗密布的海上仙山奇景,位于浙江省鳌江口外30海里的东海,距鳌江港56千米,隶属平阳县。

  最为重要的是,它是祖国大陆距钓鱼岛最近点!它离钓鱼岛仅305公里,它距台湾140海里!普通人无法到达钓鱼岛,但我们可以离它很近很近!

  它是中国首批5个海洋类型的自然?;で?,它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贝藻类海洋自然?;で?,它被誉为“贝藻王国”。

  海行足迹

  稻挑山

  稻挑山属于平阳县南麂列岛,又叫无毛山,为我国领海基点之一,从该岛往外12海里就是公海,1985年10月平阳县政府在此立主权碑为志。

  南麂岛旧时司令部

  记者住宿在南麂岛旧时司令部的兵营改建的招待所内??谷照秸诩洌站酱握剂炷削?,复为海盗“乌军”和大刀会轮番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浙南国民党残部退守南麂,并在南麂设立南麂岛临时司令部。1955年2月国民党军队从大陈岛撤退,岛上居民均被裹挟去台湾。

  本版采写: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张雪松 姚尧 张焱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梅 戈 摄

  下站预告

  闽东第一“错位”之美——大嵛山岛

  岛在一望无际的海中央,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岛中央。明明是东南海岛,却有着塞北的草原风光;明明身处咸涩的海水之中,却有着清澈甘甜的天然淡水湖泊。许许多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拼凑成了闽东第一大列岛——大嵛山岛的传奇色彩。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