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导航列表

又到暑假,孩子应该去兴趣班吗?

2013-07-15  来源:晶报  【字号:  

  现在上兴趣班成了很普遍的学前教育形式,调查显示,只有12%的家长明确表示不会让孩子上兴趣班,88%的家长表示有计划、孩子正在上或者让孩子上过。父母的经济状况处于社会中等水平的,给孩子报的课外兴趣班最多,因为他们最怕落后于人。


孩子上兴趣班贵在坚持。(刘钢/图)

  父母不能太焦虑

  小男孩陶陶学会了一种和父母对抗的方式——拒绝去上兴趣班,他的妈妈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在这个问题上跟他纠缠一番,兴趣班甚至变成了陶陶要挟的手段,去上课被附带各种要求——买一件什么玩具,要求去公园玩等。像多数父母一样,他的妈妈给他选择了外语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的兴趣班,陶陶要上的兴趣班有3个——跆拳道、少儿英语和美术。

  虽然明确表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心态的家长是少数,但调查显示,还是有57.9%的家长有“学了总是比不学好”的想法,这其实是一种“不能输”的焦虑。

  这些其实源于父母的脆弱和不自信,因为自己比不过别人,有自卑心理,更容易焦虑和在意孩子不如别人的时候会自卑、被淘汰、被忽略,这类父母就容易跟风。

  儿童心理老师齐常才发现,经济压力偏大的家庭,给孩子报的班会更多,通常父母的经济状况处于社会中等水平的,给孩子报的课外兴趣班明显比富裕家庭和偏低收入家庭多,因为这类父母最怕落后于人。

  你是“没时间”父母吗?

  上兴趣班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原因之一是有大量的“没时间”父母。因为没时间,就花钱把孩子送到各种教育机构去上兴趣班,把教育责任都交给别人。

  但教育机构和孩子父母的责任承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它们至少要保证孩子在学习期间是安全的,所以不敢放开,承担不了太多责任。因为这些压力,只求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不要出什么意外就好。

  学前教育的核心仍然在于家长的用心和精力,兴趣班只是在教育中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早早地在这个问题上想清楚:到底是牺牲自己的其他时间,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在关注孩子的特点上,还是花钱买轻松,把孩子送出去给别人教。表面上看来只是上不上兴趣班的问题,根源上却是不同教育理念的问题。家长应该首先明确观念再做出取舍。

  孩子未必真感兴趣

  即使孩子表现出了上兴趣班的积极性,家长也需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愿意去上兴趣班:是喜欢去兴趣班上课学知识,还是更喜欢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后者的可能性要比前者大得多。

  孩子最初愿意学什么,心理机制也在起作用,他们会更趋向于父母的喜好——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孩子会去做父母喜欢的事情。但是学了比较长时间或者兴趣班的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孩子逐渐感到自由度受到限制,这时就会有压力感。压力感无法纾解时,再遇到一些事情,就会形成反抗行为,出现上文陶陶和妈妈之间的僵持。因此,觉得“是孩子感兴趣才让他去学的”时,父母需要问自己的是,你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过自己类似的喜好,有没有无意间左右过孩子的选择。

  方式不当会适得其反

  幼教工作者发现教育方法远比上兴趣班本身重要:带幼儿园的孩子玩画画游戏,给孩子一个虚构的主题。结果一些接受过美术培训的孩子画不出来,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孩子反而能画出来。这是因为美术兴趣班的老师没教过怎么画——基于刻板模仿、追求“画得像”的美术培训实际上扼杀了孩子自由想象的能力。

  很多父母送孩子上美术兴趣班的初衷是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但如果兴趣班的教育方式只重视模仿能力,忽视每个孩子的内心表达,起到的就会是这样的副作用。注重内心的表达,尊重孩子的创作和发展方向的兴趣班才是比较值得赞赏的兴趣班。

  如果一定要为孩子报兴趣班,可以先带孩子多接触外界,听儿童音乐会、看美术展览、参加体育项目,借此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而且,在选择培训机构之前要试听课程,了解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选择以游戏方式为主的教学,等这些准备工作都齐全了,再让孩子自己选择要不要上兴趣班和上什么兴趣班。

  重要的是学会承担和坚持

  兴趣班上一两个就足够了,而且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学了什么和学得怎么样,而是是否能建立“选择了就要承?!焙脱杉岢肿鲆患虑榈男形肮?。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上不上和上哪个。但一旦选择了,就要督促和鼓励他坚持下去。

  根据孩子的身体特征,通常在6岁之前身体的运动机能要打开,做到手、脑和身体的协调。长期坚持一两个兴趣的作用比前后学十个八个兴趣班要明显得多。当孩子承受不了这么多兴趣班给他造成的压力时,家长最终只能同意他放弃。次数多了,孩子就容易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轻易放弃??赡芎⒆永忠馊ド系男巳ぐ辔幢厥欠⒆阅谛南不兜模墙璐搜Щ峒岢值奶群妥约鹤龅难≡癖匦胱约撼械5睦砟罡又匾?。

  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玩

  6岁前的孩子需要足够的时间自由地玩?!巴妗闭饧?,对孩子来说是发展自控力和培养性格耐力的过程。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情感的控制、压力的承载都是通过玩学会的,而不是通过手把手地教会的。一套乐高玩具,孩子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都需要时间和耐力去承担这个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发现和总结出一些规律。兴趣班其实是一种自由度更小的玩,所以恰当的自由度非常关键,如果兴趣班对孩子的限制太多,就不适合再去上。(何丹丹)

  德国孩子的家务事清单

  在德国,父母都很重视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家务是第一步。大多数家庭都会为孩子列一张家务事清单。笔者去一个德国家庭做客,就见到了两个勤快的孩子,他们每天都要做规定内的家务事。

  2岁至3岁孩子:

  帮助铺床、把玩具和儿童读物从地上捡起来、饭前把纸餐巾放到桌上、帮助准备宠物饲料、把袜子套在手上掸灰尘、帮妈妈拿扫帚、帮家长把衣服挂上衣架、浇花。

  3岁至4岁孩子:

  擦灰尘、喂宠物、到门口取报纸、睡前帮助妈妈铺床、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篮子里、从超市买菜回来帮助家长把菜拎进家、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4岁至5岁孩子:

  擦桌子椅子、独自铺床、吃完饭后把脏碗拿到水池边、妈妈做饭时在旁边帮忙、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浇花。

  5岁至6岁孩子:

  照顾宠物、拖地板或者用吸尘机吸地毯、倒垃圾、叠衣服并把衣服放进衣柜、秋天时帮助父母扫落叶、整理房间、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把洗干净的餐具放回橱柜。

  在每个家务清单后面,还有简单的对父母的要求,比如要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家务活动;孩子做家务时要陪在孩子身边,与他们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当孩子完成一件家务时,发放小红花表示奖励等。

  让孩子们承担那么多的家务,会影响学习吗?对此,这位德国家长说:“不会。在德国,孩子一般3岁上幼儿园,为期三年。三年中他们要做的事有: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坐有轨电车,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等。三年过后,当孩子具备了初步的生存能力后,才会接触书本知识?!?/p>

  笔者不禁在心里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基础教育啊。(据《中小学教育》)

  孩子与狗安全相处的几条法则

  根据数据,每年有超过450万美国人被狗咬,其中60%是1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受攻击的是5至9岁的男孩,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男孩特别不善于解读狗的身体语言。其实,只要提高警惕,掌握几个简单的原则,把这些原则教给孩子们,你就能确保孩子安全。

  1、当你的孩子能说话、能听懂你的话的时候,就该教他/她见到陌生的狗时的第一个原则——如果狗的主人不在旁边,一定要躲开。如果狗被拴在商店外面,“不管它多可爱,多么洁白,多么毛茸茸”,一定不要停下来逗弄。

  2、如果狗开始做出攻击性的动作,或者你的孩子不知为何感到害怕,那你可以教他/她一个简单的原则:“变成树?!被痪浠八?,就是站着一动不动,向别处看。

  3、告诉你的孩子永远不要打扰正在吃东西或者嚼骨头、玩具或棍子的狗。

  4、不要接近带着小狗的母狗。

  5、不要去抚摸栅栏后面或者车里的狗(因为那只狗可能认为保卫汽车是它的职责)。

  6、不要爬进狗窝里(那是它的私人空间)。

  7、不要去抚摸正在工作的狗,比如正在帮助失明或者伤残人士的狗。

  8、不要弄醒正在睡觉的狗。

  (作者Hope Reeves 翻译:王艳)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