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导航列表

用梦想点燃激情 做公益完善自我

2013-07-10  来源:深圳晚报  【字号:  

周宝林(右)接受深圳晚报副总编辑童俏专访。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从梦想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入手,让在邦德乃至更多的中国孩子从小心怀梦想,志存高远,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想,这是邦德教育实现再造一个中国“哈佛”,迈向国际化的根本。

  ——周宝林

  深圳晚报记者 刘泱

  见习记者 王晓芳

  7月8日,我市中考成绩放榜,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孩子的教育问题再次引发公众热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如何既拿到高分,又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怎样培养出真正成功的孩子?带着家长们的疑惑,8日,深圳晚报总编会客厅请来邦德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周宝林。

  曾经有机会在世界500强公司做顶级商业精英,曾在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级学府出任要职,周宝林为何弃职回国,甘做民营学校园丁?从做教育到做公益,高位截瘫的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练?周宝林接受了深圳晚报副总编辑童俏的专访,讲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梦”。

  1

  谈人生

  生死洗礼后决意投身教育

  童俏:您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俄亥俄大学,曾先后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商学院。1992年赴美求学,后在美定居;2008年放弃美国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举家回国。2009年参与创建哈佛大学中国中心,并任哈佛商学院首任中国区主任。2011年毅然辞去哈佛商学院中国区主任一职,受邀出任邦德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请问是什么促使您放弃世界顶级学府的职务,加盟邦德这样一家深圳民办教育企业?

  周宝林:12年前,我的事业处于高峰时,一夜之间突然全身瘫痪,承受着生不如死的煎熬。在绝望中我曾留下3封语音遗书,并试图自杀,但因全身不能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病床上,我开始探索生命的价值,向上苍祈祷让我重活一次,并承诺,如果能重新活一次,绝不追逐名利,要去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没想到在重症监护室昏睡了8天8夜之后,我的上半身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知觉。

  重新活过来的我,突然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激情。我决定将整个生命投入到教育事业,希望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模式引入中国。2001年6月,我受邀请参加了哈佛商学院中国团队,2004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希望通过建立麻省理工学院大中华发展中心,将最精华的管理课程与经验带到中国。

  经过两年的调研与筹备,麻省理工学院选择搁置该计划。我又回到哈佛商学院,通过努力终于在2008年末与学院团队一起在上海建立哈佛中心。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我开始反思工作和人生的意义。我曾多次痛心地读到,美国有家庭因为夫妻双方失业,选择全家自杀结束生命。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寻找能实现我的“教育梦”的新平台。后来,应邦德教育创始人黄邦德董事长邀请,加入邦德教育。

  2

  谈理念 梦想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童俏:为何选择邦德教育集团来实现您的“教育梦”?加盟邦德教育集团后,您如何将自己在卡耐基梅隆、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的教育精髓引入中国,让全球顶级教育理念与运营模式,通过邦德教育在国内青少年教育领域付诸实践。这和其他教育机构注重培养应试能力不同,您实际上推崇的是全面的素质教育,请问您心中的“教育梦”是什么?您如何是推广自己教育理念的呢?

  周宝林:我2008年在哈佛商学院认识当时在那里进修的黄邦德,此后,黄邦德率7名高管参加哈佛商学院卡普兰大师的课程时我们更加熟悉,我感到邦德教育与其他民营机构不一样。几次接触、彻夜长谈,我不仅被黄邦德的诚意邀请感动,更对他的教育梦想甚至狂想产生兴趣。

  “一件事——只做教育;一颗心——一切为了孩子;一个梦——让孩子更优秀;一辈子——一生完全奉献给教育事业”,“未来,邦德教育要再造一个中国‘哈佛’”“全面提升华人的学习力”……黄邦德的教育梦和我的教育梦不谋而合。

  加盟前,我提出三个条件:第一,我希望公司引进爱的工作理念,用爱的理念去经营公司,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建立新的领导力与企业文化;第二,我提出公司短期内不考虑上市。因为教育不是做快餐,需要时间来雕琢培养。一旦上市,就很容易被绑在资本的战车上,难以沉下心来,专注于教育品质,实现教育梦想。第三,邦德教育要逐渐从应试教育拓展到综合素质教育,适时引进国际精英教育。听到我提出的条件,黄邦德非常高兴地告诉我那也是他想做的。

  我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互补关系。在国内目前教育体制与现实下,我们无法忽略应试教育,但必须帮助家长和社会,在应试教育的同时,补上素质教育这块“短板”。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认为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发现了教育的真谛。只有点燃孩子们的梦想火焰,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潜能,不断探索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而激发出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内生动力。

  这一感悟在前段时间我参加的“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更得到了提升。在穿越戈壁的时候,我精疲力竭,每推动一下轮椅,手上磨出的血泡钻心疼痛,几次想放弃,但同行的戈友一席话却让我坚持到最后。他说:“看到你推在轮椅的那份坚持,才让我不能轻言放弃”。这让我更深地感悟到教育的真谛,就是用一个高尚的生命,唤醒另外一个生命。用你的梦想去点燃另外一个梦想,用你的人格去照亮另外一个人格,用你的心灵成就另一个心灵。

  我邀请了哈佛大学原教授、中东和平基金会负责人安娜·索罗博士,英国首相卡梅隆的高级教育与创新顾问席尔瓦等为邦德的学生和家长做讲座,组织哈佛、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斯坦福、西北大学、康奈尔的名校学子来分享经验,用他们的梦想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梦想之路。

  3

  谈公益 做公益是帮助和完善自己

  童俏:据了解,除了关注教育,您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尤其是和孩子、和教育有关的公益。您曾提出公益和爱心是邦德教育未来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前段时间,邦德向深圳关爱行动基金会捐赠20万元,与深圳晚报、市儿童医院共同成立了“燃料行动地贫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项基金”,帮助配型成功的贫困地贫儿“脱贫”,请问您的慈善理念是什么?未来在公益方面还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周宝林:我们的公益理念是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认识到,当你去做公益时,并不是去帮助弱势群体,你其实是在帮助和完善自己。如果你只有狭隘的小爱,没有大爱的话,那便是一种人格残缺,这比肉体的残缺更可怕。

  公益不仅是捐款,还可以是捐出你的时间和服务。比如到老人院、孤儿院做义工、帮忙打扫卫生等都是公益慈善,这是一种爱心传递的过程,会让你开心,让你受益。

  邦德教育集团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目前已捐资兴建了10多所希望小学,定向帮助贫困地区百余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未来,我们将公益方向确定为儿童的健康和教育。帮助地贫儿“脱贫”就是一种新尝试,我们希望这笔捐款是一?;鹬郑酶嗟陌钠笠岛褪忻窆刈⒄庖蝗禾?,我们也会发动邦德的学生捐款帮助地贫儿。

  我们通过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如2011年赞助四川地震伤残青少年举办“心路”励志画展,今年4月“爱在路上”关注留守儿童的户外公益徒步,以及参与壹基金7月20日将举办的“为爱同行”关注自闭症儿童公益徒步活动,希望把公益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起来。我希望中国的大学未来也能把参与公益慈善的善行作为学校的录取优秀人才的参考。我非常盼望家长能响应我们,带着孩子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会越来越出色,家庭也会越来越和睦,孩子的综合素质与境界会由此大大提高。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