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导航列表

良好的就医环境要全社会共同营造

2013-07-09  来源:深圳商报  【字号:  

  日前,市卫人委领导孙美华(右)和市人大代表黄翔(中)女士到市二医院看望慰问了被打的急救中心的谢医生。图为市人大代表黄翔在询问谢医生的伤情。记者李博 摄

  7月3日凌晨,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生谢有赣出诊时被打,造成“左耳鼓膜外伤性穿孔”,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连日来,我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医师协会有关负责人看望了谢有赣。7月5日下午,受市卫人委主任蔡立的委托,市卫人委副主任孙美华在慰问谢有赣时发出呼吁,希望全社会尊重和善待医务人员,特别是院前急救人员,积极配合急救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敖裉煲轿袢嗽北淮颍魈煳颐蔷陀锌赡苁苌撕?。营造良好就医环境,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尊重急救医生就是尊重生命?!笔幸绞π岣被岢ね跆煨潜硎荆呵凹本鹊陌胄∈笔奔淅?,对于挽救突发病人的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希望社会关怀和尊重身负重任的急救“天使”。

  急诊医护人员常受打骂

  7月3日凌晨3点多,市急救中心医生谢有赣与同事接报后,前往欢乐海岸救治患者。谢有赣先是查看患者的脸色、瞳孔,并和她进行对话,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无大碍,随后接诊医护人员两次为患者测量了血压。在赶往医院途中,由于患者全身无力,谢有赣还为患者戴上了氧气罩。

  此时,患者的朋友李某和王某一直在急救车内呼叫她,因为担心影响抢救工作,谢有赣要求他们不要呼叫,没想到却挨了王某一记耳光,工作牌也被对方拽走。在将患者送往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抢救后,王某还用力敲打救护车,并对谢有赣进行辱骂,直至被医院保安劝离现场。随后,谢有赣经法医鉴定为“左耳鼓膜外伤性穿孔”,属轻伤。

  谢有赣被打不是独立事件,作为急危重症抢救重地,急诊也是医院里医患矛盾最集中的科室。据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急诊医护人员表示自己曾在工作中受到过辱骂,甚至被打。

  6月底,深圳恒生医院急诊科医生在抢救室内被打。据该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君介绍,这已是近期该院第3起急救医生被打事件。

  急诊医生干的不仅是辛苦活,还是个危险活。

  市人民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前急救医生表示,院前急救医生几乎个个都有过“被打”的经历。北大深圳医院一名急诊科医生说,患者家属或朋友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应该相信急救医生的判断,尊重他们的治疗决定?!耙缴焯齑硇枰本鹊牟∪耍楸绕胀ㄊ忻穹岣坏枚?,患者应该相信医生,打人是不对的?!?/p>

  在抢救生命的千钧一发的时刻,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却得不到保证,这是怎样的一种工作压力。

  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陈晖告诉记者,在医院里,急诊科医护人员可以说是“被投诉”最多,就诊轮候、输液排队……这些环节都可能引起纠纷?!坝械幕な肯氩煌?,我都这么拼尽全力在忙碌了,为什么还是被投诉,常?;嵛娇蘖恕!背玛退担拥酵端吆?,院方会认真调查,如果是医护人员的过错,一定会按章处理;如果不是,也会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拔颐腔嵋家交と嗽闭驹诓∪私嵌确此?,为什么我做得那么努力,却得不到患者的认可,可能是什么样的服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p>

  与“被投诉”相比,急诊医护人员被打的则更会感到委屈。因此,科室设立了一个“委屈奖”,一旦有医护人员被打,科室人员就会前去慰问和看望?!拔颐钦庋龅哪康氖窍M芄皇璧家交と嗽钡那樾鳎盟遣换岢鱿中睦硪跤?,毕竟一个有经验的急诊医护人员培养起来不容易?!?/p>

  压力大医护人员健康堪忧

  其实,医护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并不止发生在急诊科。2009年,市卫人委曾委托市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进行过《深圳市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简称《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医护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幸福、安全和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的发生率为71.8%,与广州市10所医院(64.5%)和吉林省部分医院(64.9%)调查的暴力发生率极为相近。

  人们可能还记得2012年9月发生在深圳鹏程医院的恶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区某怀揣4把刀,先后砍伤耳鼻喉科肖医生,导医小姚和手术室护士小叶。案发后,市关爱办、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商报社承办了一场关爱白衣天使座谈会,市卫人委、中国医师协会、深圳市医师协会、我市主要医院的领导和代表,社会学、法学专家以及知名网友一致认为,区某破坏的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感,实际上伤害了全体患者的共同利益,建议司法机关从重、从快、从严惩处,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打骂医护人员,甚至伤害医护人员的生命,是由于社会上某些不健康心态和情绪。知名网友华斌表示,在鹏程医院恶性伤医案发生后,一项网络调查显示,44.8%的网友认为这样的事情应该跟医疗体制目前的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医疗体制并非某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解决的,如果患者或家属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把气撒在医护人员身上,绝对是一件不公平、不明智的举动,甚至是违法的。

  市医师协会会长、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杨卓欣表示,深圳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体力透支。这与深圳人口基数快速增长、流动人口多有关,加上深圳建市至今只有30多年时间,尽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但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仍相对不足。

  据统计,2012年,深圳医生平均每天要诊疗17.52人次,不仅比广州和北京的医生要高,更是全国的2.7倍。2012年4月,市关爱办委托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对我市1500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90%以上的医护人员都表示工作压力大,其中,近六成医护人员表示工作压力很大。而压力来源分别是,75%医患关系紧张,70.1%工作强度大,68.7%工作怕出错。

  由于医疗行业职业风险高、竞争性强、压力大等,我市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偏高,焦虑症状阳性率为25.2%,抑郁症状阳性率为31%,慢性病总患病率达45%。

  调查距离今天已过去近5年,市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主任韩铁光表示,光诊疗人次一项就可以看出深圳医护人员压力有增无减。2011年,深圳医生日均诊疗人次为全国的2.2倍,2012年就上升到2.7倍?!拔颐墙衲晗掳肽曜攀旨苹俳幸淮蜗喙氐鞑?,希望能够促进医护人员正视自己的身心状况,提前介入、积极预防,另外更加希望全社会都能关爱他们。”韩铁光说,加大对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严惩伤害他人的犯罪分子,让医生不再有“一边看病一边担心会不会有把刀捅过来”,“这也是保障公民人身安全的基本权利”。

  共同关爱白衣天使

  近日,著名的医学界论坛“丁香园”有一篇广为流传和转载的帖子,是一名从医多年的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所写,奉劝选择医学专业的高考生们“回头是岸”。他说,“在中国,传统上对医生这个职业缺乏重视和尊重,医务人员声名狼藉,他们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焙芏嘁搅菩幸等耸咳衔」苷馄佑行├紊Щ?,却真实反映了国内医护人员的现实境况。

  负责对深圳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倦怠情况调查的深大社会学教授易松国表示,在对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他们还访问了1000位市民。对比显示,医护人员对职业价值的认同高于一般市民,职业的倦怠感和疏离感也要高于一般市民。易松国表示,高强度的压力、付出与回报不对称的待遇以及社会上理解、信任和关心的缺失造成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

  调查还显示,“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换个职业”的医护人员占74.6%,而一般市民只为55.1%。有95.1%的医护人员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从医,而一般市民为55.3%。

  在医患矛盾尖锐、充满戾气的社会,由于医护人员得不到尊重和保护,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学医,学医的人也纷纷转行。在刚刚过去的广东高考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中,医科类院校面临着难以言说的“尴尬”——招生计划人数远多于上线报考人数,有学校甚至遭遇“零投档”。

  市卫人委副主任孙美华表示,近年来,由于医生执业环境差,加上待遇不理想,深圳连续3年出现“招医难”现象,实际招到的医生只有计划招的一半。记者从市急救中心了解到,院前急救医生工作压力大、风险大,本来是急救最前线雪中送炭的“天使”,却频频被推向医患矛盾的风口浪尖遭遇暴力,因此由于招不到人,今年刚成立负责医疗转运的医疗转运科挂牌后还是无法运作。长期下去,曾经让深圳人引以为傲的、居全国前列的“急救一分钟出车率72%”也将难以保证。

  如果将来没有人愿意当医生了,最终影响到的会是谁?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会是我们的每一个人。

  “关爱医护人员就是关爱我们自己?!比?、香港商报社长黄扬略曾多次表示,没有白衣天使就没有健康,白衣天使的职责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颊哂Ω糜胍交と嗽闭驹谕徽较?,一起应对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

  良好的就医环境在于医患双方共同的努力,和谐医患关系的营造在于经常互相换位思考。医疗行为和医务工作者本身都有其特殊性,“医生治病不是等价交换的市场行为,而是与患者一道以有限知识技术与病魔作斗争?!笔忻穸砸搅坪鸵轿窆ぷ髡哂Ω糜谢镜牧私夂驼返娜现?。同时,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也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拒绝医疗冷漠和过度诊疗行为。(记者张妍 通讯员 李冰)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