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品牌活动
- · 深圳市学生爱心捐助活动
- · 青年公益实习实践计划
- ·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计划
- · “寻找爱的足迹,讲述爱的故事”—大型征文.绘画及诗文朗诵.演讲大赛
- · 环卫工人关爱工程
- · 深圳“社区邻里节”
- · 园丁关爱工程
- · 佳兆业白衣天使关爱工程
- · 交警关爱工程
- · 咱爸咱妈逛深圳
- · “共享阳光.爱心大穿越”
- · “为特困家庭送年夜饭”活动
- · “爱心无限,电波传递”—明星物品慈善拍卖救助活动
- · 关爱大篷车
- · 深圳关爱热线
- · 幸福人生大讲堂
- · 关爱地贫儿童“燃料行动”
- · 深圳“募师支教”行动
- · 深圳市创意公益文化发展中心
- ·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
- · 深圳关爱俱乐部
- · 深圳关爱指数
- · 明善公益网
- · “感动深圳”—深圳关爱行动推选表彰晚会
- · 爱心小书桌
- · “妈妈食堂”爱心助学活动
建立特殊孩子的“人间桃源”
曾作为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实验基地第一批“出壳”的草根组织,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成功地度过了离开“保温箱”的危险期,对接社会资源开始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成功范例。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法,努力改变那种把特殊学生送到特殊学校的教育模式,通过开发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特殊教育支援服务、蜜蜂行动——特殊教育进校园、特殊学生增能计划、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计划等残障人士服务项目,为残障孩子们营造一个“人间桃源”,而不是让他们躲在“世外桃源”。
改变隔离教育模式
让特殊学生成功适应社会
众所周知,在这个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里,有很多不一样的孩子,特殊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他们变得和我们一样,而是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甚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按照以往的做法,我国特殊教育一般是把特殊学生安排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而由于深圳特殊教育资源的匮乏,特殊学生或在特殊学校、康复机构“非主动式”的参与医疗或教育服务,或在普通学校“随班混读”。由于存在着 “学不进、学不好、学不到”等诸多问题,特殊学生的教育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更令家长们头疼的是,深圳残障儿童、青少年与特教资源不能达到最有效对接,一方面特殊教育机构四处寻找生源;另一方面残障儿童家长却不知道到何处寻求帮助,而且学龄前的残障儿童还不能纳入特教体系。
2010年初,罗湖区残疾人联合会委托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运作深圳第一家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目前已为300多名特殊学生提供学习和特殊教育支援服务,受到了特殊学生及家长和学校的欢迎。
提高孩子生存质量
让社区服务驱散生活阴霾
据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总干事赵云芳介绍,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是特殊学生安置管理模式的一大突破,是集康复、教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是大型机构化康复模式、家庭康复模式之外的有效补充,能够更好地、更加专业地帮助特殊学生,不断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
同时,中心服务走向社区,改变传统的特殊学校、医疗机构的“中心式”服务模式,克服了特殊学校特殊学生多,排队轮候时间长、容易交叉感染、照顾不周;又避免了目前康复机构特殊学生人数少,儿童缺乏社会化,教师缺乏专业支持的问题。可为特殊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和安全便捷的特殊教育服务。
首先,社区化保证了中心成为一个开放性平台。组建全市首支特殊教育资源专业队伍,招募社区妈妈、志愿者和小伙伴,主动发现帮助特殊学生个案,设立特殊学生玩具图书馆,建设开放式的教学生活环境,按照“人本服务,个案管理”的工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和服务为特殊学生所用,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作用,避免了大机构单一安置模式和“单打独干”而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更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2012年9月,南山区一名读初二的特殊学生,因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学习困难、行为障碍等问题,难以融入班集体,同学们也不与他一起玩,有一些调皮的同学还时不时欺负他或挑逗他,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都怪罪他,对他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妈妈非常痛心。
获悉这一消息后,中心为他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走进校园,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组织班级同学、教师一起做活动,让同学及老师们感悟——生命阳光,我们都一样。通过活动的举办改变师生的观念,主动关心帮助特殊学生的同学多了,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快乐起来了。这样的个案在福田、罗湖、龙岗、宝安等区都有服务,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形成良好生态环境
让特殊教育重新回归主流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整合人才、实验室、图书等智力资源,积极鼓励和指导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学科教育等相关的学科平台参与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资源中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目前,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建设了罗湖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龙岗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而且还会在邻近地区或相关地区进行复制或扩大受益面。
赵云芳认为,“回归主流”是特殊教育的理想目标,开展“社区化教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大胆改革,让学生走进社区,让教育回归生活,把学校、家庭、社会统合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建立更加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自然支持系统,保障了特殊教育的有效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资源中心还希望可为政府部门提供前瞻性的决策咨询服务,为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相关机构,特殊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优质的专业指导与咨询服务。从而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特殊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促进深圳市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更上新台阶。
深圳商报记者 管亚东
通讯员 吕述梅
?
编辑:廖玲玲
相关新闻
- 面对数十万元化疗费用缺口家人一筹莫展,同事及陌生人捐款5万多元(13 15:59:07)
- 他献血上百次救人 人们关爱患病的他(02 10:57:38)
- 用拓荒牛精神 开展青工公益(17 15:30:34)
- 记龙华新区公共文明促进会观澜分会会长李晓宝(10 15:22:18)
- 他为贫困地区捐建6所小学(09 14: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