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导航列表

公益创业:从0到8000000的社会行动

2012-03-13  来源:晶报  【字号:  

  近十多年来,公益创业(Socialentrepreneurship,SE)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公益创业”概念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

  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在继承国外经典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公益创业的定义:公益创业,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或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具体说来,包括志愿公益活动、创建非营利性组织、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和及产学研一体化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创新、社会创业、社会企业是与公益创业相似的概念。

 ?。玻埃保材辏吃拢溉?,搜索“公益创业”,超过8000000的相关结果,中国公益创业网总经理刘玄奇在三年前输入同样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寥寥。在公益成为一份职业尚且为大家所讨论的时候,职业公益人还在喊饿的时候,“公益创业”呈现汹涌之势,一方面是公益机构注册的放开,深圳、上海、南京这些城市的民间人士自主创办的公益机构以几何量级剧增,另外,“社会企业”这种用商业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模式为商业领域和公益行业所共同追捧,社会机构和社会企业两路“公益创业大军”水陆并进。一切看上去很美,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每天加班,没有假期,家庭反对,为什么还在坚持?今天我们来听听“我们”的故事,“他们”的忠告,当然,我们的目的在于,让“大家”行动起来。

  把爱好当作需要

  从公益中寻找快乐

  ●讲述人:李苏

  (粉红丝带关爱中国行系列公益项目总策划、粉红丝带乳腺关爱中心理事长)

  2004年,我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在与厄运交手后,我决定彻底告别过去幕后的“公关”职业生涯,踏入台前的“公益”事业。6年前“3·8”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华粉红丝带关爱公益网的开通填补了全球中文粉红丝带的关爱,务实的乳腺健康知识,第一次让中国公众了解到乳腺癌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但是如何让公众有兴趣的参与,了解粉红丝带所蕴含的严肃话题和深刻含义,是需要公众理解后的行动。

  在“手心向上收获爱,手心向下付出爱”的慈爱公益理念指导下,面对公众不同的人群和年龄,我们创新了粉红丝带关爱中国行系列公益项目,以“责任护佑健康,知识守护生命”为轴线,将十个公益项目串起,彼此暗合呼应,环环相扣,其中“中华粉红丝带关爱漂流书”和“粉红创业工坊”入选第十六届国际康复之路乳癌支持大会,首次代表中国亮相在世界粉红丝带舞台上,向全球推荐粉红丝带关爱中国行创新公益项目,让全世界知晓中国慈善行为变得更加系统和专业了。而这一切正应了柳传志曾经说过:有些人将爱好当作需要。当我意识到自己可以将爱好当作需要时,深感是不幸中的万幸,病退后的自己能够从公益慈爱中寻找快乐是公益创业者最可贵的精神。

  从公益网到创新公益项目,一路走来完全由感召的志愿者同仁们掌控,可是创新的公益项目如果未遇到“买主”,那就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因经费问题无力惠及受益人,此时的粉红丝带遇到了瓶颈,在民政部门的关爱指导下成立了中国首个唯一的粉红丝带非赢利机构(NPO),粉红丝带关爱中国行公益项目因为有了翅膀才有了飞翔的可能。

  创业还可以修复友情

  ●讲述人:小鬼

 ?。ǚ侥钥枪ぷ魇抑葱谐ぃ?/p>

  方脑壳工作室是一家希望能够为NGO组织提供专业的平面设计、品牌推广、活动策划类的服务项目和合作的工作室。我们的目标是想以支持NGO专业性发展的变革,促进各NGO机构形象、公益产品形象的传播和推广,提升NGO行业整体的专业性水平。同时工作室还提出“艺术推动公益”的跨界概念,作为艺术、娱乐与公益的跨界桥梁,探索艺术与公益跨界交流的可能,促进公益领域多元化的开放性发展。

  作为方脑壳工作室的执行长,在我公益创业最开始的时候,有许多感动的情节。多年失联的高中好友,都通过朋友找到我的电话,特意打电话来鼓励我,突然觉得,理想主义的创业故事原来是可以修复失联朋友的友情。之前一直对我们工作室批评质疑的朋友,也发邮件说:“其实我很嫉妒你非常嫉妒你,因为你正在做着我们很想做但是就不敢做的事情?!庇捎诮谑】В易急竿说艄阒葑庾〉姆孔?,但是由于活动关系要经常来往广州和深圳,自然广州的住宿又成了大问题,这时又好几个广州的朋友联系我,抢着让我去他们家里免费蹭沙发。

  朋友、伙伴间的相互鼓励和支持,以及贴心的关怀,当然是令我非常感动。对于方脑壳工作室的发展和运营来讲,更加鼓舞人心的就是众多合作机构和公益组织对我们工作室概念的理解和认同。很多公益界的大佬、前辈在了解了我们的项目之后,都对我们项目的理念表示理解和认同。其实对我们3个年轻人来说,在如此草创的阶段,能够理解和精神支持,已经让我们充满坚持和奋斗的力量了。理解是第一步,合作是第二步,我相信理解一定能种下合作与支持的种子。这种下的种子也一定能在将来的某一天破壳发芽。

  不靠谱的中文真名

  VS靠谱的“启爱”

  ●讲述人:张爱咪

 ?。ㄉ钲凇捌舭币衾智嗌倌攴⒄够ブ占浯词既耍?/p>

  记得去年中下旬开始着手筹备“启爱”正式民政注册的事宜,第一次去民政局咨询所需文件,窗口的姐姐先看了我现有的文件,有点惊讶,而后笑着说,你还须提供毕业证书、从业资格证书、获奖证书,以及所有主创人员的相关证书文件。后来和同个时期去办理注册的其他机构交流时才发现,我们是唯一一家需要提供上述文件的机构,方才意识到,除了由于我的中文真名可信度实在不高外,团队成员年龄悉数过“小”,所以才须额外的资格证明。

  是的,如果仅从创办团队的年龄来判断“启爱”的存活率,很多人最初都会打个问号。第一反应都觉得刚刚大学毕业两三年的年青人,应该是忙于找更好的工作,抑或是,还在懵懂期,怎么可能和叔叔阿姨们一样,“活明白了”,来公益创业呢?而事实却是,这机构是我2007年读大三那年发起,拉上了诸位密友和摇滚义工们,踏上了公益音乐这条“贼船”,也不准备再下去了——动真格了。

  我们常觉得收获爱才是幸福,但殊不知,爱是一种能力,学会爱、付出爱,才是更大的幸福。

  选择公益领域,是因为翻开昔日撰写的几百篇社会评论类文章,我明白,再尖锐的文字,仍不如让公益组织从切实帮扶一个小群体开始,逐渐影响社会向善发展来得实际。

  选择音乐,是因为唯有音乐可以超越语言、超越年龄、超越宗教和疆界,将不同的人聚集在同一个舞台上,迸发出更耀眼的火花。

  “启爱”的成长找不到可供参考的标的物,只有走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十多年密友加战友的默契配合,让这个大部分为兼职人员的机构,完成了很多全职人员协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一路上,我们更多留存的不是困难记忆,而是感激和感动,太多的惊喜——比如说民非注册,原本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但入驻深圳恩派孵化期间刚好搭上了利好政策的顺风车,最关键的那段注册程序,只用了二十多天,就让“启爱”成为了全国首家音乐NGO,所到之处,每个人都在尽力帮我们完成注册。

  终有一天,“启爱”会将接力棒传给它的接班人,但在此前,我以及我们,都会尽全力,让“启爱”肩负起音乐社会责任,将它打造成慈善音乐帝国的潜力股,成为中国的Live 8,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们。

  但愿有一天,曾是“启爱”受益者的孩子,在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后会说,“感谢“启爱”曾经让我拥有爱、学会爱,如今,我也有付出爱、帮助他人的能力——用音乐。”

  年轻朋友不要贸然创业

  ●KEN:

  私企老板,目前正在推动公益组织“青少年成长计划”,此次“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奖励资助计划”被提名人之一

  在英国有约170万人已投身或将要投身于社会企业的大军中,而现有约60000家社会企业已经拥有了50万员工,创造了几十亿的收益,其中75%的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社会企业在英国的发展欣欣向荣。

  面对目前国内公益创业的环境事实,并不建议年轻的朋友贸然投入,否则很可能带著一腔热血投入进来,却发现带给自己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就外部大环境而言,群众对于现代慈善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社会上爱心涌动,却经常会出现焦躁和过激的情绪。比如不准慈善与商业相结合、公益必须以施舍方式进行、慈善不能与政府合作、公益不能有任何成本等,造成新的公益组织需要花费巨大的沟通成本;此外还有政府管理体制的问题,现代公益体制的急迫发展要求与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之间有巨大的矛盾。现代公益要求专业化、职业化、而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则太过于简单。单纯一个民政注册的问题,就不知困扰了多少的公益团体。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55%的公益组织是工商登记的,40%是社团登记的,运作稳定后再申请公益身分(享有免税等支持),手续简便,并且为公益创业者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神,可以专心的开展自己的业务。

  要开创和管理一家公益机构,除了业务性质不同、可能有志愿者、基金会或政府的支持外,本质上和商业机构并无不同:同样需要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和人事行政等,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再多的热情和支持,机构也终将失败。学术上认为,公民社会组织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产物,也就是说公益创业是要在市场认为没有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中杀出一条生路出来,难度绝对是更加巨大的。

  许多的公益机构凭藉著创立者一腔的热情,没有好的生存模式、没有现金流、甚至没有时间就想要做公益,最终造成自已和家人极大的苦难,业界戏称是“救助者成了亟待被救助的对象”,虽是一句戏谑的话,却道出了很多草根公益机构的现实情况,有心做公益创业的朋友们不可不慎。

  比商业创业环境更艰难

  ●冯晓:

  深圳市家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策划

  深圳慈善会·小鸭嘎嘎基金发起人

  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迁移、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络的兴起一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创业者,一个有别于传统慈善满足社会需求改进社会问题的群体,正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他们基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着如何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变世界。

  《如何改变世界》的作者戴维·伯恩斯坦认为,社会创业者是那些“为理想驱动、有创造力,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构建一个理想世界的人”。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对更多人都有利的事情,并且可以将智慧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那些坚持和一再的坚持则尤显重要。

  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是一样的,同样需要创业者具有持续的激情、正向的价值观和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社会创业者需要承担的也同样是没有假期和常常加班的生活,还可能会为每月无法有固定的收入等现实障碍而焦虑。当然有所不同的是,作为社会创业者,不仅需要不停的思考如何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公共利益的改善,还需要用创新并且有效的方式来面对可能比商业创业者还要艰难的社会生态环境,这无疑都是对社会公益创业者提出的艰巨挑战,但这样的挑战是有价值的!

  大家齐行动

  1

  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

  这是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发起并于2008年开展的一个大型全球项目,也是中国最早以社会企业技能培训为主题的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使民间组织从业者、社区领导、年轻人以及现有或潜在的社会企业家获得相关技能,从而通过社会企业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需求并加强社区的建设。

  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自2008年6月试运行以来,在中国已经培训了超过500名现有或潜在的社会企业家。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国内数十家机构通过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的“优秀社会企业计划评选”活动获得了项目中方合作伙伴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和增爱基金会提供的过千万的资助。

  2

  腾讯社会企业商业计划

  (SEBC)

  腾讯社会企业商业计划大赛是腾讯基金会联合中欧商学院共同举办,其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培育公益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模式建立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每次大赛,均包括公益创意的全国海选、商业计划书初选、社会企业家培训、商业项目计划书复赛和全国总决赛等。

  3

  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是由联想集团出资创办的,为在中国境内的公益组织提供创业和发展的公益计划

  该计划引进公益创投方式(Venture Philanthropy),即为初创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创业及发展资助,包括综合性能力建设及员工志愿者在内的全方位协助。联想第一期公益创投计划于2007年12月18日启动,以“让爱心更有力量”为宗旨,经过严格评选,在全国范围内资助了16家民间公益组织,发放近300万创投款,引起了社会的广发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公益孵化器模式由恩派(NPI)于2006年设计成型,旨在为初创期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关键性支持,公益孵化器应用“社会力量兴办、政府政策支持、专业团队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公益组织受益”的模式

  现在公益孵化器业务模式已经从上海扩展到北京、成都、深圳和南京。公益孵化器项目为初创期公益组织提供的关键性的支持包括: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为被孵化机构提供专业的指导,让优秀的项目赢得时间和机会去成长,探索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编辑:韩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