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导航列表

关爱,塑造城市精神坐标

2010-02-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 相关链接:数字化精确解读深圳关爱行动

?

  “我4年没回家过年了,昨晚激动得一个晚上都没睡,早上4点多就起来收拾东西了。”1月30日上午,银湖汽车站,暖暖的太阳照在五十多岁的曾雪娇脸上,朴实的笑容是那么灿烂。10点10分,曾雪娇带着女儿和三个月大的小外孙女,和第七届关爱行动资助的首批劳务工一道坐上返乡大巴踏上归家路感叹着自己的幸运与幸福。

  这样的场景已是第四个年头在深圳上演。1月12日第七届深圳关爱行动正式启动2千多名劳务工拿到了免费返乡的车票轻快地踏上回家的路。而这一场景,只是深圳关爱行动中无数个温暖场景中的一个。

  “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

  “三十而立”的深圳,把感恩与回报高扬在自己的旗帜上,融注在市民的心里。持续不断的关爱行动,让关爱感恩成为深圳市民的自觉,“关爱、感恩、回报”已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成为企业、家庭和市民的生活习惯,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关爱,塑造出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

  从政府到民间——

  关爱在行动中永不落幕

  回望关爱行动走过的七年历程,作为受到关爱的普通打工一族,邓婉茹是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请政府救救我……”2007年元宵佳节,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力资源管理处处长李卓收到了一名打工女的求救短信,这名打工女就是已患上恶性淋巴肿瘤的邓婉茹,她在2005年1月被评为第二届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

  两年的治疗、20多万元的花费,化疗对邓婉茹已无多大作用,当时唯一的一线希望就是立即进行骨髓移植。虽然两个弟弟都完全符合捐髓条件,然而,高达30多万元的手术费用让邓婉茹绝望了。她开始整理自己的“遗物”,却偶然翻出了一张她参加第二届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表彰时留下的李卓处长的名片,这让邓婉茹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

  收到短信后,李卓立即将短信转发给局长管林根,管林根立刻召开会议迅速作出决定:邓婉茹是数百万来深建设者的杰出代表,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挽救她的生命。于是,他在网上发帖“救救癌症女工”!

  一场从政府到民间的爱心接力开始了。市领导、来深建设者、公务员慷慨解囊,各界捐款达34万元。邓婉茹的医疗费用解决了,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的她深情地说:“是深圳这个温暖的城市,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故事到这里似乎该完美落幕了,事实却没有。这个偶发性的关爱事件后来演变成了一种常态化的救助模式——劳务工关爱基金。2007年3月,全国首个专门救助劳务工的“关爱基金”成立,专门为非深户劳务工在深遭遇重大疾病提供救助。深圳市慈善会宣传策划部部长典春丽告诉记者,截至2009年12月,该基金资助劳务工及其子女达1637人次,资助金额1570多万元,被劳务工称作雪中送炭的“救命钱”。

  邓婉茹事件可以说是深圳关爱行动运作模式的小缩影。正是在从政府到民间的过程中,关爱常态化,爱在行动中永不落幕。

  起航于2003年的深圳关爱行动,由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策划并直接推动。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由市委书记、市长任主任,副市长任副主任,50多家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共同举办。

  可喜的是,这项工程由于始终与民心、民生紧密结合,以群众呼声为开展工作的第一信号,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为工作重点,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标准:组委会通过新闻媒体、网站上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和市民公开征集活动项目;设立专项捐款账户和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求助信息,为市民群众奉献爱心搭建平台;每项活动的设计都力求突出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来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于是,关爱地贫儿“燃料行动”、“资助劳务工春节返乡”活动、外来女工关爱工程、白衣天使关爱工程、深圳“募师支教”行动、关爱单亲特困母亲活动、“临终关怀”计划一系列带着强烈民生民意的活动项目应运而生,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先后有上千万人次参加了关爱行动,各单位及社会团体已实际开展的活动超过9000项,设在深圳的几大爱心账户共收到社会捐款十多亿元。

  今天的深圳关爱行动已基本实现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动员,奏响了爱心大合唱:党政机关“尽职责、送温暖”;各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合格企业公民”;各类协会、群众团体积极参与,汇聚爱心暖流;广大市民“表真情、献爱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彼此尊重、相互关爱蔚然成风。

  中国当代社会学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李强教授这样评价深圳关爱行动:“深圳关爱行动操作模式既保证了地方党委与政府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掌控地位,又与以往那种运动式的、政府包揽一切的社会救助模式形成明显区别。深圳关爱行动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形成非凡的社会感召力与明显的救助实效,让社会救助不再是在个别部门或个别单位及小圈子内的爱心活动;深圳关爱行动调动了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社会各界与困难群众之间的关爱,这是建立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的积极探索?!?/p>

编辑: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