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通:东纵老战士关心下一代
“采访什么呢,我没做什么事?!痹诩钦卟煞弥?,曾老谦虚地说。这位有62年党龄的老党员已经离开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具体岗位,但仍然牵挂着关心下一代工作。
万事开头难
曾通,1989年从宝安区政协领导岗位上退休后,参与组建和领导宝安区最早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斟上一杯茶,曾通对记者说:“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同志们一起做的。现在我退下来了,后来的同志把工作搞得很好?!?/p>
退休后的曾通,先是在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研究会做一些工作。后来,他和其他老同志一起,推动并促成宝安区关心下一代协会于1996年成立,这也就是宝安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前身。
不过,当时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宝安区关心下一代协会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编外。办公场所只有老干部活动中心里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最大的困难则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义何在。协会的退休老教师主动联系学校,想去给学生们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校长却以“无法安排时间”为由拒绝了,认为他们也是来“捞钱”的。“工作开展不了,只能维持着?!痹纤?,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在起步之初曾面临不少困难。
进学校讲课
面对困难,70多岁的他和老同志们没有放弃,从头开始,努力探索帮助青少年之路。
?。玻埃埃澳辏ê屠贤久窍群蟾罢拷?、阳江等地,虚心学习兄弟城市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经验?!拔乙郧霸谥暗氖焙蜃ヅ┏∩?,还有不少同志是搞专业技术的,理论不行。不重新学习怎么行?”曾通笑着说。他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回到深圳后又主动与街道和社区联系,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坐在办公室里,不熟悉基层情况,当然也就难以做到实事求是,更解决不了问题。那时,协会没有配备工作用车。到街道和社区调研只能暂借其他部门的车辆。老同志们见缝插针,有时为了节约时间,一天跑几个地方都不是稀奇事?!敝形绯愿隹觳土嶙阅昵崛死唇惨膊皇乔崴墒?,放到几位70多岁的老人身上,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就在这个期间,宝安区委区政府领导在调研中了解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中的困难后,拍板“要大力支持”,并很快落实到给予经费、交通、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配备。
在多方努力下,宝安区的关心下一代基层组织系统逐步建立起来,并与各级政府建立了联络员制度。曾通等老同志还积极谋划,与教育、司法等部门联系,开展 “爱我中华”等主题活动,通过报告、座谈等“特殊教育”形式,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怎么把课上好,把问题讲透彻,是困扰老同志们的又一个难题?!痹ɑ匾渌?,“比如去学校做报告,面对全校师生。讲深了,低年级学生听不懂;讲浅了,高年级同学没兴趣。老同志们结合会场的听众反映,主动向学校建议,一个班、一个班的给学生做报告。虽然这使得工作变得繁琐,也加重了老同志的负担,但效果显著??吹胶⒆用翘萌肷瘢柑寤崾鼻檎嬉馇?,我们辛苦一点却非常欣慰?!?/p>
随着关心下一代工作逐渐为人所知,曾通和老同志们,从主动上门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却被婉言谢绝,到接受邀请走进深圳的大学校园、驻深部队、公检法系统进行宣讲,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培养接班人
2005年,77岁的曾通将宝安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重担交到了温介平手上,真正开始退休生活。但只要需要,他仍然不辞辛劳地参加各种关心下一代的宣传教育活动。站在曾通家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笔架山和梅林坳,他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祖国的江山都是英烈和同志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所做的这些,就是为了不让他们的鲜血白流。要培养好的接班人,把党的事业接过去?!?/p>
满头的白发映着曾通面容,一道道皱纹刻记下他光辉的历程和坚定的信念。
曾通1928年5月出生于现南山区沙河街道白石洲的贫苦人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通被日本鬼子强迫到笔架山修筑炮台工事。在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暴后,16岁的曾通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投奔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新中国成立后,曾通转业到地方工作。
从政协岗位退休到现在,弹指又是二十年过去,曾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弘扬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一代身上。2002年4月20日,曾通应邀在区新老团员宣誓仪式上讲话,他说:“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做好下一代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国家的未来就有希望了。”
?。玻埃埃茨?,曾通被深圳市评为“人民满意的社会服务工作者?!?/p>
编辑:王丹丹
相关新闻
- 茫茫人海中寻找生命的火种(11 14:39:09)
- 丈夫瘫痪在床8年希望添一个4升电饭锅(11 14:38:19)
- 4岁女儿颅骨畸形想要台电视看天气预报(11 14:37:40)
- 小陈康囊肿切除想用童车载孩子出去玩(11 14:36:41)
- 覃柳菊身患白血病乐观求生(11 14: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