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岳率众再赴甘孜支教:这或许就是我的事业
2009-09-07 来源: 深圳晚报 【字号:大 中 小】
深圳“80后”留学生罗海岳率众再赴甘孜支教
罗海岳在甘孜支教。丁庆林 摄
■洁衣素食
现在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不算少,可是集齐“80后”兼留学生兼深圳土生土长兼身体力行兼坚持数年等等于一体的,大概就只有罗海岳,所以,他身上星光熠熠——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十大最具爱心人物,被推选送评“广东省五四青年奖”及义工服务“市长奖”,回小学母校开讲座,被号召让全市青少年学习……这个22岁的年轻人一下子便闻名了,随荣誉而来的是许多人的鼓励和支持,还有非议。诸如“作秀”、“太高调”等异样的声音,也不可避免地传到了罗海岳的耳朵里。
“只有我不偏离主题,做下去,才有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想法”
流言抛在脑后,在9月初秋还算灼热的阳光下,罗海岳的脚步已经又一次踏上了四川甘孜的支教之路,带着他“招募”的23名来自英国、美国的留学生,第三次来到甘孜州郎扎女子小学。电话那头的罗海岳这样回应质疑:“这些声音让我更坚定,只有我不偏离主题,做下去,才有可能改变这些人的想法。我在做事,经得起调查,实际结果也还是帮助了许多人。”
是的,不是每一位留学生,都愿意3年来把寒暑假都投入到行走川藏地区,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而当有的人没日没夜上网聊天打游戏的时间里,罗海岳在网上积极募集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参加暑期支教,挑选并组织团队,2008年时有6名,今年这个人数便成了两位数;发动亲友拍卖捐款,2008年组织两场音乐会募捐……
“比起3年前,孩子们的汉语水平提升不少”
第三次来到甘孜州郎扎女子小学,罗海岳觉得这里已经开始变了。3年前学校没有灯,完全靠自然光照明,房顶漏雨,现在全装了电灯。罗海岳用募捐来的钱购置了太阳能发电机,没有电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用上。原来学校只有两间宿舍,50多名住校的学生挤不下,只能两三个人睡一个铺,罗海岳回母校荔园小学筹集到费用,把库房改建成新宿舍,去年投入使用,孩子们也不用再挤了。
可是有些东西又没有变,学校的四个老师中,有两个又是新面孔,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老师,工作不到1个月,又开始准备离开。
“这里太苦了,一个月工资七八百。分来的老师总是呆不长,不停在轮换,学生们也很迷惑。”罗海岳说。偶尔有志愿者去支教,但在基础教育上发挥的作用并不大。譬如,罗海岳及其他留学生们,这次支教一个月,主要给孩子们上的课程是折纸、美术、音乐、国学、体育、摄影、地理常识、成语故事等,希望能开拓孩子们的眼界。罗海岳喜欢教孩子们弟子规,这里面有他的父母从小就让他背诵的人生准则,“德为本,才为末”。罗海岳说,比起3年前,孩子们的汉语水平也提升不少。“有爱心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行动力,这个世界应该表扬在做事的人?!?/font>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福田区贫困孕产妇可轻松获生育救助(30 17:07:51)
- 南山区向陇南学生捐赠一万册《长河逐浪》(30 17:05:06)
- 罗湖区为260位老人送上慰问金(27 15:20:24)
- 义工带来拿手菜 百位老人迎重阳(23 15:26:16)
- 关注外来工心理健康迫在眉睫(23 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