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导航列表

“康复进家庭”造福残疾人

2009-07-14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  

   本网讯   7月13日,记者来桂元街道某社区子康小朋友家。9岁的子康活泼开朗,见到客人主动给去倒茶,他除了左脚偶尔足尖点地,他看起来已经和其他的小孩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4年来从不间断的家庭康复的结果!”子康的妈妈告诉记者。

  原来,9年前子康因为早产,导致脑瘫,下肢发育很不正常,学走路比别的小朋友晚,而且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他只能脚尖点地、膝盖是朝内弯曲。为了在走路时保持平衡,他的身体经常是往前倾,脊椎也被压成了一张“弓”,背部也越来越驼,家里人都戏称他为“小老头”。因为他的脚是“内八字”形的,走路时两脚交叉相互碰撞,特别容易摔跤。平衡感的缺失,使得他一弯腰就会栽跟头,即使是站立时,只要被人轻轻碰一下也会摔倒。

  子康的父母离异,单亲妈妈带着他很不容易,对于去医院进行艰苦的康复训练,对孩子和妈妈都是巨大的考验,加上经济拮据,子康妈妈曾经一筹莫展!

 ?。玻埃埃茨昕迹藓辛葜宀屑踩说氖导市枨?,开创性地推出了“康复进家庭”服务。他们聘请了10名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初级康复员资格的康复员,走进残疾人家庭,为有困难、有一定康复价值的肢体残疾人提供每天一小时的免费康复训练。

  罗湖区残联理事长黄镜波介绍,“家庭康复”的优点非常明显:一是解决了有康复价值却无能力支付康复费用的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康复训练问题。二是节约了康复经费,把有限的康复经费用到了刀刃上。三是针对性强、康复效果好。

  此举一推出,就受到了残疾人家庭的极大欢迎。子康的妈妈向市残联提出申请,希望子康可以得到免费的家庭康复治疗。在提交申请后不久,他们就得到了残联的批准审核。很快,家庭治疗师郑阿姨来了。郑阿姨一干就是4年,每天一个小时的康复治疗,最开始,郑阿姨用的是一些常规的动作来为子康做康复训练,慢慢的,郑阿姨会根据子康康复的情况,加入一些专门的动作针对子康进行训练,比如分腿压和侧腿压。

  经过4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子康恢复的情况非常的好,现在的子康性格活泼开朗,除了左脚还有些脚尖点地,他看起来已经和其他的小孩没有什么区别。子康的妈妈告诉记者,现在子康要出去玩,已经不用骑自行车了,可以自己跑着跳着出去玩了。膝盖也不弯曲了,背也挺直了,家人也为他摘掉了“小老头”的外号。弯腰捡东西再也不会摔跤了,手上也越来越有劲。而且现在子康的身体抵抗力也更好了,以前是经常大病小病的跑医院,现在连感冒也很少了。今年6月份,子康的家人又为他提交了家庭康复治疗的申请,他们坚信,只要有残联的支持,能够继续坚持为子康做家庭康复治疗,子康最终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的。

  在残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另一位残疾小朋友黄振宇的家?;普裼钜彩且晃荒蕴被级?,今年12岁。在他家门口的过道里,记者看到了区残联为他专门安装的扶手。见到黄振宇的时候,他脚上穿着矫形鞋,正在做康复训练。

  小振宇也是出生时早产导致的脑瘫,但他的情况比子康严重。黄振宇的妈妈介绍说,没有进行康复治疗之前,振宇的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便都要父母帮忙。因为脚上没劲,左脚短右脚长,导致他的平衡感很差,平时只能在家人的帮助下靠助行器来行走。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忙,孩子连社区也没法走出去。更严重的是,他不仅脚无法行走,他的手也没法拿握东西。

  振宇也是2005年的时候开始接收家庭康复治疗的。正在帮助他训练的郑阿姨说,他是自己治疗的几个孩子中最努力的一个。除了完成康复动作,住在21楼的他为了练脚劲,每天都要从楼下到21楼上爬两个来回,坚持不懈!

  经过近四年的家庭康复训练,他的手已经可以活动了,不用父母的帮忙他也可以单手扶着助行器慢慢行走?;坡杪杌顾担衷诤⒆邮纸哦伎梢曰疃?,他就经常自己到社区外面去玩,生活也可以自理了,大小便都可以自己处理,父母省了不少心。

  罗湖区残联康复科负责人赵小慧介绍,四年来,罗湖区共有近百人接受了家庭康复服务,总服务时间超过2万小时。这一举措既解决了残疾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又使康复工作有效、持久地在社区中展开,使有康复价值的残疾人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每个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受到了残疾人和家属的普遍欢迎。

  黄镜波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把上门巡诊、服务到家作为实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计划的重要举措和“康复进家庭”工作的延续和拓展,在全区铺开,惠及更多的残疾人。首先,他们由社康中心与每位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签订《深圳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协议书》。然后,巡诊工作由社康中心指定业务能力与责任心兼备的医生负责,社区专职委员作为康复协调员参与巡诊工作。同时还制定了“三保证”制度,确保巡诊服务质量。一是技术保证,除了安排专家每月下街道和社区指导外,每位巡诊医生都有专家组成员的电话,专家可以及时给予帮助;二是协助保证,社区康复协调员(社区专职委员)要对计划巡诊的残疾人进行预约,提高医生上门服务效率,同时,全程陪同巡诊医生上门服务,做好残疾人的思想工作,使巡诊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资金保证,康复巡诊实际上是残联向社康中心购买服务。他们按照服务时间、内容和要求向社康中心支付20元/次的服务费用。他们还根据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确定了六项基本服务内容:康复训练、服药指导、健康检查、心理辅导、辅具跟踪、康复转介。同时,根据残疾人类别和等级的不同,确定了3种服务方案:一是对重度残疾人实行每月巡诊两次;二是对有一定康复价值的中度残疾人实行每月巡诊一次;三是对康复价值不明显的轻度残疾人实行每季度巡诊一次。目前,此项社区康复服务已全面铺开,47个社康中心已全部承担了83个社区工作站3000多名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巡诊工作。其中肢体康复训练率达93%。(记者 邓小群 实习生 姚 钒)

编辑: 关爱网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