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关爱行动“感动深圳”表彰晚会昨举行
2009-04-29 14:51 来源: 深圳关爱网 【字号:大 中 小】
附件三
最具爱心人物、家庭、企业、社区及提名奖
情况简介
一、最具爱心人物情况简介
1.罗海岳:留学青年爱心扶贫助学
罗海岳,男,21岁,深圳人,伦敦政经学院大三学生。2007年6月,罗海岳利用假期回国休假的机会沿着川藏线进入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收集到了一批因为家庭困难辍学孩子的情况?;氐缴钲诤?,他在家人和朋友圈中发起“家庭爱心拍卖会”筹集善款。同时,他在英国多所大学发起爱心助学计划,发动更多人加入到助学活动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罗海岳利用假期先后行程5000多公里,多次深入川藏山区考察贫困孩子受教育情况,然后在深圳以及英国发起助学活动,目前1000多名海外留学生加入这项爱心行动,200多名山区孩子实现了读书梦想。此外,他还发动海外留学生,多次前往山区助学支教。他的爱心之举受到各方盛赞,被深圳推选送评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以及义工服务“市长奖”。
2.孙影:孤身一人六赴贵州贫困山区支教
孙影,女,29岁。今年2月,她第6次背着行囊,孤身一人走进贵州大山深处。从2006年9月连续参加深圳“募师支教”行动以来,她几进贵州贫困山区,奉献爱心,无怨无悔。为赴山区支教,孙影放弃了在深圳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工作。她在大山深处默默坚守,将爱心和知识传递给山里的孩子们。在遵义正安县新洲镇中心小学,她担任了学校副校长,半年里徒步数百公里,走遍了全镇10多个村,家访了许多贫困学生家庭;她多方奔走,在爱心企业家资助下,帮助鞍山小学建成了新教学楼,180多名小学生告别了40多年的危房校舍,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支教近3年来,她为了孩子们几乎花光了积蓄。孙影还开展贫困生和乡村小学的实地调查,先后筹得40多万元捐款,帮助贵州大方县建设了两所希望小学,并为当地10多名贫困大、中学生联系到了资助人。
3.张国玖:一片丹心为藏区
张国玖,男,深圳市劳动保障局调研员,现为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2007年7月入藏任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县委书记。墨脱县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生活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张国玖入藏后为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竭尽全力,冒着生命危险已5次进出“生死墨脱路”。在他的努力下,墨脱县第一批援藏基建项目于2007年11月开工,2008年5月完工,是广东省第五批援藏最早开工、最早完工的援建项目,已落实援藏资金4100万元。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墨脱的支持,争取到援助墨脱县的社会资金已突破1000万元,为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4.曹国庆:汶川救援的好医生
曹国庆,男,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脊柱外科医生。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不顾正在生病的家人自告奋勇报名到汶川灾区参加救援,并把自己刚刚拿到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灾区人民。在汶川15天的救援时间里,他和深圳医疗队的战友们一起克服了断水、断粮、余震等众多困难,还主动在诊疗之余翻山越岭寻找饮用水源,解决医疗队和伤员的生活用水。他每天做十六七个小时的繁重救援工作,使几十位伤员摆脱危险走向康复。为了尽最大的努力救助更多的伤员,曹国庆经常加班加点,昼夜兼程地工作,受到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深圳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无私忘我的崇高形象。
5.刘继红:把爱心献给贫困晚期癌症患者
刘继红,男,深圳巴士集团的一名大巴司机,深圳义工联关爱探访组队员。自从三年前成为一名光荣的深圳义工后,他就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的人群——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以一颗博大的爱心为他们送去临终关怀,让他们在爱的温暖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身为一名大巴司机,他每月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老家还有妻儿、父母,经济负担较重,但他总是尽一切可能去满足那些贫困晚期癌症患者的需求。他和关爱探访组的队员们像一道冬日的温暖阳光,使众多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后人生充满了暖意。
6.王建玲:无私奉献的好月嫂
王建玲,女,50岁,从柳州来深圳当月嫂的外来工。来深圳打工三年,她以一颗善良之心,热心助人,爱岗敬业,多次为雇主家撑起多难的天空。为了帮助刚刚生下婴儿又不幸身患癌症、身陷困境的雇主,她不惜放弃个人的部分收入,像照顾亲人一样帮助这个不幸家庭渡过难关。她不仅周到细致地承担起了雇主家的全部家务,还成为这位癌症患者的知心大姐,以博大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怀,给其战胜病魔的勇气与力量。
王建玲的爱心不仅赢得了雇主的敬佩,也赢得了深圳市民的普遍好评,她的爱心之举生动地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助无私奉献,就一定会谱写出优美的和谐乐章。
7.温吉红:好邻居十二年照顾百岁老人
温吉红,女,坪地街道坪东社区居民。她12年来一直热心照顾着与自己无亲无故的邻居百岁老人张二娣。今年已经107岁的张二娣是一位苦命的阿婆。38岁时,她的丈夫过世,一直未再嫁。62岁时,张二娣被女儿接到香港照看外孙,80岁时张二娣离开香港回到了坪东社区的老屋居住。温吉红当时住在张阿婆家隔壁,看到老人独自一人生活难处很多,她就主动上门为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随着老人年纪的增大,身体状况日衰,温吉红便像女儿一样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她每天风雨无阻地去老人家帮助做家务,天冷时帮老人加衣、烧水洗澡,天热时,帮老人及时换洗衣服、驱蚊赶虫,让老人始终有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快乐的晚年。
8.李马奇:把善事好事做到底
李马奇,男,68岁,沙头角街道田心社区居民,原为沙头角镇政府干部,现为田心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多年来,他乐善好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多次的赈灾募捐活动中积极捐款捐物,累计捐款捐物金额已达100万元。他与家人们的爱心善行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敬仰,并树立了较高的威信,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及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和尊重。他常这样对家人说:“我们生活在深圳特区这块热土上,致富不能忘本,要?;骋豢鸥卸髦幕乇ㄉ缁?、帮助有困难的人,把善事好事做到底?!?span lang="EN-US">
9.郭予雄: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郭予雄,男,深圳市翠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湖区义工联副理事长。作为一名企业家,他一直要求自己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社会分忧解难。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导致大部分旅客滞留火车站,郭予雄响应政府号召,为劳务工代表举办新春“盆菜宴”,赶制500份热气腾腾的快餐送给滞留旅客,让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到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他关爱老弱,多年来一直坚持给辖区的400多位70岁的老人免费理发和免费足浴。在金融?;嚼粗?,郭予雄带头做到企业不裁员、不减薪,并号召广大员工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10.陈荟:用爱打开孩子的封闭之门
陈荟,女,南山区星光康复中心创办人。提起星光康复中心的创立,那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1998年,陈荟儿子的降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欢乐,但是孩子快两岁时,仍然不会说话,夫妻俩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诊断的结果是孩子得了自闭症。她只好辞掉了工作,全职在家带孩子。2005年初,她有了自己成立康复训练中心的念头,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训练,同时也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如今四年过去,星光康复中心共为170多个孩子提供了康复训练,30多名孩子经训练后效果良好,顺利进入幼儿园,还有20多名孩子成功进入了小学学习。
二、最具爱心家庭情况简介
1.瞿能友家庭:爱心教师“举家援建”陇南
“5.12大地震”后,心牵灾区的深圳小学优秀教师瞿能友参加深圳市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去年10月他奔赴甘肃陇南的“前方指挥部”工作。他冒着山体滑坡和余震危险,翻山越岭,深入村寨,给受灾群众送去爱心。陇南灾区缺乏英语教师的现状,让在福强小学当英语老师的妻子熊必珍萌发赴陇南灾区支教的想法。今年春节后,瞿能友带着妻子和8岁的女儿丽莎一起赴陇南援建。帮扶灾区教育成为一家人的共同目标,瞿能友日夜为深圳支教老师的食宿、安全、工作等操心,妻子熊必珍则在陇南实验小学教英语,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研陇南教育现状,了解灾区学校状况,搭建陇南、深圳师生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平台增进两地师生的交流和感情,起到“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作用。
2.杨斌家庭:“天使妈妈”寄养9孤儿
西乡街道利锦社区的杨斌夫妇,他们夫妻恩爱、尊老爱幼、热心助人。杨斌夫妻先后以寄养的方式抚养过9个福利院的孤儿,即使在杨斌怀孕期间,她仍然坚持照看一个两岁大的孩子。两年来,天使般的妈妈杨斌用自己最无私的母爱温暖着9个孤儿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社区、邻居的一致好评。如今,9个孩子中有7个孩子已被国外的好心人收养,还有两个也回到了福利院接受学校教育。杨斌夫妻和几个孩子的养父母都有联系,得知孩子们现在都生活得很好,他们夫妻俩也很放心。在杨斌一家的带动下,利锦社区现在已经有20多个家庭开始像他们家一样参加寄养孤儿的活动,给这些孩子一个温暖完整的家。
3.邱月娥家庭:“四代同堂”一齐做义工
今年88岁的邱月娥是碧岭社区老年协会的会员,也是老年义工治安巡逻队、青少年感化教育工作队和巾帼义务巡逻执勤队的成员,还是龙岗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志愿服务队成员之一。多年来,邱月娥参加义工服务不少于1000小时,曾协助治安联防队抓获各类嫌疑人数名,帮助失足少年重新做人,热心为贫困者捐款捐物……已荣获五星级义工的邱月娥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共有5个子女,其中有3个在她身边,孙子孙女也有十几个。子孙们都非常支持她参加义工巡逻队,而且在邱阿婆影响下,现在,家里祖孙四代有10多人加入了碧岭社区的义工队。在邱月娥的积极宣传下,村里其他十几位老人也加入了义工治安巡逻队,义工队从原来的20多人发展到60多人。
4.胡文龙家庭:爱心助学56个民族孩子
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两年里,胡文龙、林崇德夫妇收到了来自全国56个孩子的信,这是被资助的孩子们寄来的充满感激和感动的回信。他们用了两年时间资助了全国56个民族的56个孩子。为了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夫妇俩约定十年内不添一件新衣服,生活也异常简朴??萍挤銎妒谴涌萍颊较咄诵莸暮牧?、林崇德夫妇的最大愿望。他们夫妇有一项发明专利——利用秸秆作原料制成乳酸菌草粉生物饲料养猪,这项技术被人称为“点草成金”。2004年,这对古稀之年的老夫妻毅然离开生活舒适的深圳,奔赴被列为省市一级的贫困村,开展了“造血式”科技扶贫。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他们毫无保留地将新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农民,使这个乡的生猪产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他们离开前还无偿将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总投资272万元的“宜昌秀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给这个乡。
5.丘汉光家庭:退休老人用爱“点亮”身边人
定居盐田沙头角社区的丘汉光一家相亲相爱、相处和睦。作为一名有着50年教龄的退休老师,丘伯积极为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余热,他和老伴一起推动成立了社区的“午托班”和“4点半学堂”,为社区里双职工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丘伯还主动拯救社区失足自卑青年,引导自卑孩子走出阴影,学会自信自强。丘伯和老伴利用社区成立星光老年之家和老年协会的契机,把社区的老年人召集起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了让社区的老人们老有所学,去年丘伯在工作站的支持下,还举办了“老年人电脑学习班”,教老人们上网查看新闻、搜阅健康保健知识等,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丘伯和老伴还经常组织其他老人一起上门陪伴,让病榻上的老人也能同样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6.杨杰家庭:捐儿器官挽救七个家庭
2008年10月,在深圳打工的贵州布依族青年杨杰在一场车祸中不幸脑死亡,母亲廖妹粉、妻子王立妹、哥哥杨帅、堂哥杨正伟等闻讯从老家赶到深圳,飞来的横祸让杨杰的家人陷入了极度痛苦。经过痛苦思考,全家决定为了让别的家庭不再承受这种痛苦,将杨杰的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造福他人,让杨杰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来自上海、广州的医疗专家根据杨杰遗体器官情况,最终摘取了包括心脏、肝脏、肾脏(2个)、眼角膜(2个)及皮肤组织。杨杰捐出的器官让全国5个省的5名患者生命得以延续,让两名双目失明的患者重见光明。杨杰成为深圳第25位捐献多个器官者,也是全国首个捐献器官的少数民族居民和首个捐献皮肤组织的人。
7.张烨家庭:一条义诊热线挽救上万患者
一对医生夫妻来深6年,家庭电话成了24小时义诊咨询救助热线,曾为上万名群众义诊,帮助一个又一个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解脱痛苦。妻子张烨是医学博士,丈夫张炜宁是医学博士后,6年前两人作为人才被引进福田区中医院。在看病和义诊中,他们向患者公布了单位和家庭的电话,于是他们的家庭电话就成为医疗救助和咨询热线,最多的时候两夫妻一晚上要接十几个病人的求助电话。为了尽可能多地给更多病人看病,张烨强迫自己在上班时间少喝水,少上或不上洗手间,以节约患者等候时间,为了帮助那些看不起病的外来工,张烨甚至用六角钱的低处方帮助他们看重病。两人来深圳以后参加过上百次大型的义诊。今年,他们还和儿子一起捐助了甘肃地震灾区的一名受灾者。
8.林峰家庭:一家人和198条生命
林峰是深圳的一名稀有血型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知一名异地的稀有血型的哥见义勇为负伤后,却因为缺少手术用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此后,他获悉,这样的事情每年都有发生。为此,他萌生了创建稀有血型者自救互助平台的想法。于是,在2005年,他创办的纯粹公益性质的“中国稀有血型者之家”网站正式诞生。从创办至今,网站已经成功实施救援198例,使近200个鲜活的稀有血型者生命得以延续。此外,他还为稀有血型的准妈妈们提供各种知识、心理辅导以及特需药品等各方面的支持。林峰的妻子对他的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不仅默默地承担了包括抚育襁褓婴儿在内的全部家务,还经常帮助林峰接热线电话,并与林峰一起为网站投入了十余万元的资金。在林峰以及爱人的精心呵护下,网站已经成为在全国最大、在医院急救中心和稀有血型患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的平台。
9.栾静家庭:深圳小家成援建陇南爱心基地
2008年10月22日,栾静和深圳援建干部在陇南检查援建项目时,村民陈玲由于两岁的女儿璇璇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向他们求救,栾静和同事迅速开车将孩子送到县医院抢救才救回孩子的性命,好心的栾静爷爷和陇南小孙女的故事一度在陇南传为佳话。这只是栾静一家众多的爱心故事之一。从1995年开始,栾静带着家人奔走在深圳许多慈善募捐活动现场,他多次带慈善团队去青藏高原为藏民做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他和家人收养了5个边远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5·12大地震后,栾静又加入到援建陇南的队伍中,他白天忙援建工作,晚上和节假日忙慈善。深圳的家更成为他援建陇南的后方爱心基地,陇南灾民需要的衣服、学习用具、药品等消息传回深圳后,他的儿子拿出压岁钱,妻子和亲戚纷纷拿出家里积蓄和工资收入,购买各种赈灾物资。一批批赈灾物资由栾静亲手送到文县、康县、武都区和舟曲县灾民家里。栾静一家还主动将陇南康县梅园小学、甘南州舟曲县的水泉小学确定为长期帮扶点,为学校送医送药,捐食品、衣物和学习生活用品或是帮助住校学生改建食堂。
10.练美容家庭:感恩让地贫母亲成为“爱心大使”
作为一名地贫儿的母亲练美容,由于受燃料行动的资助摆脱了家庭的困境,她心怀感恩,在没有工作且家境贫寒的情况下,照顾自己的儿子之余,还担负起组织帮助宝安区40多名地贫儿家庭的职责。她的丈夫也鼎力给予她支持。练美容的儿子丘斯桔在6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地贫儿。9个月开始输血,从此开始了举家借债、噩梦般的日子。2004年,首届关爱行动举办的“燃料行动”把这个绝望的家庭从冰窖中拉了出来。为感恩社会,这位母亲从此走上助人之路。为免除宝安40多户地贫孩子家庭去市二院输血的舟车劳顿之苦,练美容等人通过多方协调终于使得宝安区人民医院开辟了“地贫之家”供孩子们输血专用,她为宝安40多名地贫儿一针一线缝制的布袋让孩子们晚上边注射排铁药边做功课。练美容还不断组织和参与地贫儿的活动,向公众广为宣传“不能让地贫儿出生”知识,同时鼓励其他地贫儿父母“无论如何不能放弃”。
三、最具爱心企业情况简介
1.深圳中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千万爱心基金扶弱济困
作为一家有27年历史、与特区同步成长的知名企业集团,深圳中航集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2008年冰雪灾害,中航集团及时送去大量衣物、棉被;5·12汶川大地震,共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860余万元;出资200万元参与深圳“募师支教”行动,向陇南地震灾区、井冈山等地派送80名支教志愿者;出资150万元援建云南思茅和四川仪陇两地的希望小学,去年还捐款800万元援建甘肃文县二中。2008年12月5日,深圳中航集团荣获中国慈善事业最高荣誉——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
去年3月,深圳中航捐资2285.92万元,创立“深圳市慈善会·深中航爱心基金”。目前,爱心基金已累计救助特困员工20余人,资助50.9万元。爱心基金还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捐款100万元。
2.深圳市叶子服装实业有限公司:爱心洒向应届毕业生
在艺之卉集团,每年都有来自不同大学的实习生,分布于企业各个岗位。艺之卉不仅为实习生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实习补贴,足够他们完成在深圳的实习生活。
艺之卉时尚集团招收的实习生正逐年增加。该集团董事长周胜告诉记者:“从短期看,企业培养实习生比招聘熟手花费要大。但通过实习生制度,却能为企业储备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大学生通过见习锻炼,也能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和良好借鉴。此外,还将有助于国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截至目前,艺之卉已先后与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多所国内知名院校携手,成为其就业实习基地。5年来,该集团已接受和培训逾千名实习生,并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总计600余万元。
3.深圳市汇宗药业科技公司:制百草,更暖人心
“自1995年创办以来,公司没有炒过一名员工的‘鱿鱼’,现在企业里很多员工都是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被阕谝┮倒咀芫碇P“硎?,“企业对员工的关爱让他们不愿意离开这个家。在200多名员工的眼里,汇宗药业就像一个大家庭?!?span lang="EN-US">
汇宗药业的爱心不只“香在墙内”,他们还一次次对外伸出援手。公司每年拿出盈利的2%作为支持各项爱心事业的固定资金,多年来的对外慈善捐助总额已经超过2000万元。在4年时间里,共帮助14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为江西省九个县市的30多名肢残患者安装了小腿假肢。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后,该公司立即组织药品、帐篷、棉被等大批物资运往灾区,并联合慈善机构,向四川和甘肃捐款捐物总计超过3000万元。
4.深圳安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营造温馨关爱家园
深圳安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的安华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多家子公司、千余名员工的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组织,涉及商业、房地产、高科技、物流、贸易、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十多年来,安华始终秉承“企业是我家,员工是亲人”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安华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去年8月份,安华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成立“安华职工之家”,安华还出资100多万元对员工的宿舍进行装修改造,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
去年的雪灾和地震灾害时,安华公司捐款捐物达800多万元;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安华还独家支持深圳商报主办的“向改革开放致敬——30年30首经典歌曲大型群众演唱会”活动,以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
5.广东电网深圳供电局:打造爱心企业文化
深圳供电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努力打造“有爱心、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几年来,该局共为我市困难群众和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数百万元。
该局成立了义工队,局长、书记亲自带头参加,常态化组织义工积极为社会送温暖活动。该局义工队开展了“一对一”扶贫活动,经常组织员工慰问低?;?、为孤儿学生筹募善款等。该局积极参加社会性的捐款活动,近年来,该局员工共捐款1197132元,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度过难关。
在2008年初的抗冰救灾中,供电局派出7批共1247人奔赴贵州、粤北抢险复电。公司员工积极参与爱心捐款、捐物活动,募集捐款892625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供电局全体员工迅速行动起来,先后组织三次捐款活动,共筹集510多万元。
6.深圳市怡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30孤儿成开业庆典嘉宾
深圳怡景投资公司斥资7亿元打造的中心城购物广场项目,是深圳市重点扶持的第1号商贸流通项目。
2007年4月28日,怡景中心城购物广场正式开业运营。当天,公司总裁刘伟宏带着她的孩子和家人,邀请了深圳市福利院30多名孤儿前来参观,一起在中心城内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反斗儿童乐园游玩,并在麦当劳和肯德基共进午餐。随后刘伟宏还特别为深圳市福利院捐款捐物30万元。
“日行一善”已经成为深圳怡景投资公司重要的企业文化之一。自1997年以来,公司就曾先后向长江洪水受灾地区、深圳女子劳教所捐资100万元;2002年在清远投资60万元修建两所希望学校,还为韶关贫困地区捐助10万元。去年汶川地震后,深圳怡景投资公司向灾区捐款200万元。
7.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亲情温暖员工,爱心回报社会
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深航高层郑重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与所有员工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这份郑重承诺让公司2000余名农民工吃下了“定心丸”。农民工占深航员工总人数的15%。这些员工来自农村,2000名农民工收入稳定就意味着2000个农村家庭得到了保障和温暖。
2008年,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民营身份的深航是全国第一个主动请战无条件、无偿运输救灾物资的航空公司;第一个将客机改为货机;第一批将国家救灾物资运载到达灾区;第一个将客机改为救护机;第一批转运灾区儿童到其他省市。抗震救灾期间,深航共运送国内外救灾物资3900多吨,运送救灾医疗人员1350人次,运送伤员、陪护人员、灾区儿童1850人,直接和间接投入达3亿余元。
8.深圳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一个饭盒一分爱”
深圳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环保企业。该公司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塑料改性高分子环保材料——PGM,是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和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迅宝公司长期从事慈善公益事业,修路、建学校、救治病人、资助学生等等。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该公司董事长刘关清在第一时间赶到四川灾区现场,捐款捐物达100余万元。
今年3月,当得知深圳对口援建的陇南灾区很多小学没有食堂,学生的吃饭问题无法解决后,该公司董事长刘关清决定对该地区进行实质性的资助。3月25日迅宝公司向深圳市关爱办捐款50万元,用于“妈妈食堂”的建设。同时,他们推出“一个饭盒,一分爱”共建“妈妈食堂”爱心活动,承诺从现在开始,今后每销售一个迅宝环保饭盒就捐出一分钱。
9.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抗灾救灾勇于担当
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每每“危难时机显身手”:只要国家有需要都会挺身而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周之内,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募集善款已逾419万元,还购买了价值100万元的帐篷捐给灾区。同时,这个公司下属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积极为抗震救灾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为抗震救灾部队运送农产品628吨。2008年6月2日,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整体搬迁,新址位于昌南工业园区。他们不搞庆典仪式、不请领导,省下的经费全部捐给四川灾区。当天该公司、员工和300多经营户现场捐款11.9万元,这个公司还专门购买了20吨大米也一起捐给灾区。他们前期已捐款近23万元。
10.深圳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先做人,后做事
星河地产是深圳地产一线品牌名企,多年来秉承和发扬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文化理念,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关心公益事业,充分体现“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要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星河精神,星河在做好自己产品的同时也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20年间,星河地产向红十字会捐款1000万用于“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发展资金,向城管局捐款600万建设银湖山郊野公园,扶贫基金捐款100万元,与“李连杰壹基金”合作成立深圳办事处,并捐款200万元,向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捐款10万元。5·12汶川大地震捐款600万元,集团员工捐款20余万元,并参与当地设施重建计划,并又捐款20万元用于赈灾义演,2008年捐资1000万元修建惠阳亚公顶森林公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四、最具爱心社区情况简介
1.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二村:保安员当残疾人“轮椅”
在莲花二村,邻里关爱照顾残疾人的感人故事有许多:莲花物业公司为残障儿童免费提供游泳池作为其康复训练场地;44栋215室的残疾人生活艰苦,管理处和工作站经常组织人员进行慰问和帮助;居民自发组织表演团队为残疾人慰问演出。
居住在莲花二村13栋的残疾人付大爷腿脚不好,进出不方便,平时很少下楼。得知这一情况,小区保安员当起了付大爷的“轮椅”,背他上下楼,成了社区感人的一道爱心风景线。
2006年7月6日,莲花二村成立了深圳首家“阳光网吧”,实行全免费给未成年人上网,并由专人管理,进入需凭学生证作实名登记,在网吧里无法登录“黄、赌、毒”和网络游戏网站。
2.罗湖区东晓街道马山社区:“插花地”变身安乐窝
过去,马山社区是典型的“三不管”、“插花地”。老马山居民都知道这里有三宗“罪”:马山之“乱”,街头戴项链,街尾就不见;马山之“脏”,上午穿上白球鞋,中午就变灰;马山之“贫”,别说文体设施,连块整齐的空地给孩子玩耍都没有。
如今,马山社区拥有了阅览室、舞蹈室、种植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10个文体场所,建起了绿色回收站、巾帼扶助就业中心等机构。
环保家庭、环保义工,各种环?;疃谏缜部沟萌缁鹑巛?,居民一个电话就能让回收员上门服务。昔日脏乱差的“插花地”变成了安乐窝。
3.罗湖区翠竹街道翠达社区:老年大学名扬国外
翠达社区老年大学藏龙卧虎。这里有早年师从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的书画家黄昶、画家黄炳欣、导演及编辑常才智、诗人罗丹等,这些老人相聚到社区老年大学后,再次施展才艺。
在社区老年大学,知名度最高的是皮影艺术团?!端闹宦煲稀?、《东郭先生》……老人们的演出在社区有了名气后,还常到其它社区表演。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百仕达花园老年大学皮影戏团的30多位老人,在烈日下捧着募捐箱,晚上搭台演出皮影戏。4天时间,他们募捐箱里筹集的善款有15万多。10年时间,社区老年艺术团名扬国外。2005年,老人们组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了世界文化交流。他们更是接待了日本有关机构、联合国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等到社区参观。
4.罗湖区笋岗街道北站社区:一家出车祸全社区帮助
1997年,罗湖区笋岗街道北站社区的陈惠雄家遭遇了一场车祸。车祸中,陈惠雄成了植物人,他的妻子大腿断了,而年幼的儿子因为受到惊吓,无法到学校读书。
陈惠雄一家的遭遇牵动了社区居民的心。2007年,在社区工作站的倡导下,社区居民为陈惠雄一家捐款16000多元。他的儿子也被安排到社区工作站工作。
这个社区96%的居民都是原来铁路公司的员工,家里只有男士有工作。为此,笋岗街道去年在该社区建立了就业基地,安排了30多名社区居民就业。今年,社区的第二批就业基地即将建立,又有20多名居民将获得工作。
5.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免费住处给困难员工
高新社区工作站四川籍信息员李元孝的家里连遭天灾人祸,粤海街道党工委领导闻讯后,为其发起捐款倡议,与他共渡难关。
前年11月,李元孝在单位加班至深夜,回家途中遭歹徒抢劫受伤入院。去年“5·12”四川大地震,李元孝老家的房屋倒塌,成为一片废墟。去年11月19日,李元孝的女儿在教室玩耍时不慎跌倒,经医院确诊为顶叶脑挫伤,颅内大量出血,需进行开颅手术。
得知这些情况以后,工作站发动大家为李元孝捐款,共募得29590元。社区工作站还为李元孝提供了免费住处,并适当调整他的工作,使他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
6.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头角社区:办教育基地辅导孩子
在沙头角社区里,有一个特别的学校名叫“阳光教育基地”,为放学后家里无人看管的孩子提供课外辅导。3年来,“阳光教育基地”共为学生进行课后辅导7000多人次,午托学生超过800人次,100多名学生通过辅导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该社区于2004年底设立的爱心基金捐助站,通过社会募集、党员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对有需要帮助的边缘家庭和困难群众给予重点帮扶,目前已累积爱心捐款金额达6万多元,资助辖区边缘家庭及困难外来劳务工50多人次。
7.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举办特色“美德榜”
“陈叔又上美德榜了”、“想不到,芳姐还会用这种计算法过日子”……每一期“美德榜”、“家庭美德录”出版,总会围上不少的居民围观,榜上全是身边熟悉的人,看着亲切,学得踏实。
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从2001年开始就创建“美德特色社区”。策划者想到了开办“美德榜”、“家庭美德录”、“美德论坛”的形式,让身边人学习身边人,让居民群众评判身边事。
作为广东省的文明示范社区,2001年到2008年七年间,社区有114户困难家庭570多人长期得到社区的关爱和邻居们的帮扶。
8.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社区:居家养老聘请困难主妇
爱联社区利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困难居民家庭妇女作为服务员招聘的首选对象。同时,利用节假日时间,对残疾人、困难党员、困难居民、五保户共92人进行了慰问,慰问金额达16万元。
去年底,社区了解到新屯居民张东明因肝硬化急需治疗费用时,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发动居民群众进行爱心捐款,共筹集捐款总额12665元,帮助解决了张东明的治疗之急。
社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更是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文体活动,打造出了蜚声中外的文体品牌——麒麟武术队,并多次在国家、世界级大赛中得奖。
9.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玉律社区:对外来工免费开放温泉
在玉律社区,居民和外来劳务工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互助互爱,亲如一家。社区每年要组织很多大型的文娱活动关爱慰问外来劳务工。玉律温泉免费对外开放,每月因此产生的电费、消毒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等费用超过1万元,这些也全部由社区“埋单”。
前几年,玉律社区有一东江纵队战士去世,留下75岁的老伴麦寿云,为了让老人家安享晚年,社区专门租了房子供她居住,每天社区还派工作人员早中晚前去看望慰问,还经常有人陪着老人“唠嗑”。对于其他独居的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玉律社区租房子让他们住在一起作伴儿。针对辖区东西狭长的地形,玉律社区投资近百万元在东西各建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方便老人们就近娱乐,就是行走不方便的老人也能参与其中,让老人们老有所乐,乐在其中。
10.深圳市残疾人网:3万名残疾人的朋友
深圳市残疾人网12个员工中残疾员工占了7人。成立的10年中,他们不仅成为自强自立的模范集体,更用自身的爱心,为其他残疾人做了大量感人的实事。
他们不顾自身的残疾,成立了扶残助残义务服务站。网站的“特殊红娘”栏目为残疾人牵线搭桥,先后促成深圳、内地、甚至港澳的残疾人成立了近百个幸福的家庭,他们自制研发的“三维手语”软件,多次赠送给社会需要的单位和个人,为聋哑人融入社会提供了方便。
2006年,他们成立了深圳市残疾人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站,摇着轮椅走进社区,作一个最好的倾听者。现在,他们通过电话、网络问题解答、心理讲座及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等手段,把工作站办成了深圳市残疾人心灵的庇护所。他们在深圳已经建立了10个残疾人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站。
编辑: 徐洪惠
相关新闻
- 第六届关爱行动"感动深圳"表彰晚会昨举行(29 14:51:29)
- 宝安区“百束鲜花谢爱心”(27 15:13:13)
- 飞扬971明星爱心物品拍卖活动聚焦(27 14:54:26)
- 关爱女司机免费畅游锦绣中华(27 15:04:37)
- 盐田"双爱"活动:给外来务工人员献爱心(27 15: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