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方略]人生的早期练习
2009-02-25 16:50 来源:心灵蓝天网 【字号:大 中 小】
小王子说:“我还太年轻,还不知道怎样去爱。”可他还是在这年轻的日子里,在这浩如烟海的星空中爱上了一朵玫瑰。当他仰望星空时,爱使他微笑。
这是我每次给学生们上“青春期的性与爱”专题时必然的开场白。
视学生“早恋“为洪水猛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甚至“早恋”这个词也受到了一些相关专家的质疑:什么时候恋爱不早呢?在车站、在社区、在校园,“学生亲密交往“的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拉手、拥抱、亲吻,满脸稚气的年轻人是那样自然地表达着对异性的好奇。在性空白和性禁忌中长大的年长些的成长人往往无法理解: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样大胆这样开放这样毫无禁忌?
其实,电视、广播、网络以及各种各样的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注定了性暗示无处不在。当一个孩子从懂事开始,就开始接受社会对他的性启蒙——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卫生巾和隆胸广告倒背如流,广州小学5年级的学生写下“万言情书”,发出“为什么小学生无权恋爱?”的呐喊。现在国家政策已经允许大学生结婚,甚至有相关人士提出,应该在大学设立计生干部。那么,中学生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再拿“中学生不能恋爱”的传统教条来教导十几岁的年轻人,就无异于掩耳盗铃了。
害羞、渴望、喜悦、相思、痛苦,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走过年轻的日子,都有过对异性那种欲语还休的心情。它是每个人必经的成长历程。在我看来,它更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社会化历程,其功能之强大,足以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人格和婚姻幸福度。
比如说,郁闷与迷茫几乎是青春期的代名词,而来自异性的理解和支持特别能安慰一颗躁动而找不到方向的心。异性吸引,它有情感分享的功能。
比如说,进入青春期自然就有了性的萌动和探索的欲望,而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就能够把这种焦虑释放出来。中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多与性格内向、性压抑有关,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异性吸引,它有释放性焦虑的功能。
比如说,它帮助年轻人学习如何去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幼儿爱的原则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而成年人成熟爱的原则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如果一个成年人还用幼儿爱去生活,他的生活肯定会出问题。但是,一个生命怎样完成从幼儿爱到成熟爱的转变呢?怎样成为一个社会所期待的“社会人”呢?其中,异性吸引是最重要的心理历程,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完成了其社会化的成长,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一个妻子(丈夫)所期待的丈夫(妻子),一个孩子所期待的母亲(父亲)。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恋爱一再挫败、婚姻总不幸福的人,大多与青春期的这种社会化不足有关的原因。
还比如,异性吸引可以帮助一个男孩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帮助一个女孩成为一个优雅的女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在同性面前与在异性面前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会努力去扮演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或者一个优雅大方的淑女。而这,正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不曾教给孩子们的,对孩子们的人生又相当重要的,它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的不足。
所以,青春期的异性吸引具有强大的成长教育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应是“早练”——人生的早期练习。正是通过这样的练习,一个懵懂的生命成长为健康的、完整的、和谐的社会人。而在过去,我们看异性吸引的危害较多,看积极的方面较少,这导致了我们对年轻人的教化多多,指导尤其是具体的指导不足。
当我们再面对中学生亲密交往的现象时,不应该纠缠于“应不应该早恋”的问题,而应该指导年轻人如何去爱。因为,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教化、阻挠、批判都不能阻挡十几岁年轻人爱的脚步。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在用“爱”作为自己已经长大的宣言的同时,也要想一想,如何理性、有度地去爱,才能让这份爱成为自己生命中有价值的一部分,才能不辜负上天赐予的人生最美妙的时光——青春。
如何爱,这是下一期的话题了。
编辑:王丹丹
相关新闻
- “反家庭暴力”儿童峰会演讲系列之一: 让白丝带飘起来(25 17:45:17)
- [专家谈心]帮你提高生活幸福感的13个方法(25 17:44:24)
- “反家庭暴力”儿童峰会演讲系列之二:家庭暴力离我们有多远(25 17:42:56)
- [沟通方略]人生的早期练习(25 16:50:35)
- 五招消除“开学恐惧症”(25 1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