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残助障是我们的快乐
候选家庭7
■ 晶报记者 黄娜
徐继信一家关爱兔唇儿。
他是一个博士、妻子爱云是位医务工作者,儿子徐晟昊在中学读书。他们曾站在助残第一线,成为上千名脑瘫儿童重新站起来的希望;他们曾为30多个兔唇儿童筹集善款,带给孩子们明天的希望;他们曾经从自己原本微薄的工资里面拿出了3000元的捐款,帮助失声的孩子找回声音;他们曾走上街头义卖眼镜,让西藏高原上那157个藏民重见光明……这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普通家庭,没有富贵却充满爱心,没有轰动却处处感动,当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一个又一个残障人的心灵的时候,这个家庭也留下诸多感动给我们。
一家投入助残行动
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徐继信博士带着梦想来到深圳,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儿子在读中学。刚刚来到深圳的徐继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市残联。作为我国著名老中医孙申田教授的得意大弟子和著名神经内科专家葛茂振教授的得意门生,徐博士致力于针灸治疗瘫痪。这个专业让他结缘了助残行动,他一家也投入到了深圳的助残行动。
徐继信作为中医针灸康复专家,多年来,他不断向残疾人伸出有力的手。徐继信的银针已经使多位脑瘫、瘫痪病人告别病榻,自主行走。在脑瘫中心,上千名脑瘫孩子前,徐博士成了他们的希望。他的太太也特别理解和支持他的助残行动,并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几年前记者在福利中心,看到了徐博士面前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那是怎样的场面啊,20余名偏瘫、脑瘫、截瘫患者由家属扶着、背着,把小小的康复站挤得满满的。徐博士说,治好一个残疾人,是“康复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的善事,我们是快乐的。
为孩子找回声音
4年前,本报报道了听力障碍儿童尹海昌一岁半的时候,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耳聋。母亲朱立华独立抚养海昌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徐博士一家。他和同为博士的大学同学王坚不停地研究如何为这个孩子寻找声音,让这个孩子能够早日回到有声世界中去。3000元当时几乎是徐博士一个月的工资,在妻子的提议下,他慷慨地拿了出来。最终在徐博士和王博士的感染下,人们纷纷解囊,让海昌回到了有声的世界。如今海昌已经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走进了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
做好事在这个家庭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同是大学同学的妻子深深理解并支持丈夫的行为?!拔颐堑氖杖氩桓撸谜庑┣赡馨锊涣颂嗳?,如果我们身体力行,出心出力就能帮助很多人,会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中间来,这样爱就可以传递下去。”
编辑:
相关新闻
- 打造劳务工就业创业和谐家园(31 00:00:00)
- 向社区免费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28 00:00:00)
- 中央3亿元资助发放到中西部30万名高中特困生手中(28 00:00:00)
- 红十字会向内蒙古灾区提供援助(28 00:00:00)
- 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8 00:00:00)